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运营治理 > 其他资料 > 讲解课件《内科学第五章高原病》PPTX

讲解课件《内科学第五章高原病》PPTX

星子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7699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PTX(23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11/2(发布于湖北)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作者 : 寿松涛
单位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第五章
高原病
重点难点
高原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高原病的发病机制和类型
高原病流行病学特点、病理改变和预防
(一)概述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与诊断 (五)治疗与预防
高原病
内科学(第9版)
高原病(diseases of high altitude):又称高原适应不全症(unacclimation to high altitude),也称高山病(mountain sickness)由平原移居到高原或短期在高原逗留的人,因对高原环境适应能力不足引起以缺氧为突出表现的一组疾病
定义
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称为高原 高原环境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气候寒冷干燥,紫外线辐射强 高原病也可以发生在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区 高原病已成为高原旅行者常见病死原因
内科学(第9版)
(一)概述
内科学(第9版)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高原病发病快慢、严重程度和发病率与所攀登高原海拔高度、攀登速度、高原停留时间和个体易感性有关。
病因 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和氧分压降低,进入高原地区后人体发生缺氧。随着海拔升高,吸人气氧分压明显下降,氧供发生严重障碍。低压性低氧血症是急性高原病的主要原因。
发病机制:人从平原进入高原,为适应低氧环境,身体需要适应性改变,以维持毛细血管内血液与组织间必要的压力阶差。每个人对高原缺氧的适应能力有一定限度,过度缺氧时易发生适应不全。
内科学(第9版)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内科学(第9版)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加重
大脑皮质对缺氧的耐受性最低,是由于大脑代谢旺盛,耗氧量大。急性缺氧时,最初发生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和颅内压升高,大脑皮质兴奋性增强,出现头痛、多言、失眠和步态不稳。随着缺氧加重,脑细胞无氧代谢加强,ATP生成减少,脑细胞膜钠泵功能障碍,细胞内钠、水潴留,发生高原脑水肿。
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内科学(第9版)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呼吸性碱中毒
过度换气
呼出C02增多
适应能力强者,肾脏代偿性排出HC03-增多,以纠正呼吸性碱中毒
肺水肿
平滑肌层增厚
小动脉痉挛
循环阻力增加
心血管系统
内科学(第9版)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缺氧
右心室肥大(高原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心脏负荷增加
血液粘度升高
儿茶酚胺、垂体加压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激活
增加分泌
右心负担加重
加重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造血系统
内科学(第9版)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进入高原后,出现代偿性红细胞增多和血红蛋白增加也是缺氧适应反应 急性缺氧时,主要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使储血器官释放红细胞,糖无氧酵解增强,血乳酸增多,血pH下降,氧解离曲线右移,还原血红蛋白增多,2,3-二磷酸甘油酯(2,3-DPG)合成增加,氧与血红蛋白亲和力降低,使氧易于释放给组织。 低氧血症还能刺激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生成,红细胞生成素促进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使红细胞数增多及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增强血液携氧能力。
内科学(第9版)
(三)病理
高原病的基本病理学特征是细胞肿胀,脑、肺及外周血管常发生血小板、纤维蛋白栓子或静脉血栓
内科学(第9版)
(三)病理
内科学(第9版)
(四)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1.急性高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