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作者 : 曾锐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其他常用心电学检查
第二章
第一节 动态心电图
第二节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重点难点
动态心电图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的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的导联系统和分析报告。
动态心电图仪器的基本结构。
动态心电图
第一节
1.记录系统 包括导联线和记录器。导联线一端与固定在受检者身上的电极相连,另一端与记录器连接。记录器目前通常采用数字固态式记录器类型。记录器佩带在受检者身上,可以连续记录和储存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两通道或三通道心电信号。近年,12导联动态心电图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2.回放分析系统 主要由计算机系统和心电分析软件组成。回放系统能自动对数字固态记录器记录到的24小时心电信号进行分析。分析人员通过人机对话方式对计算机分析的心电图资料进行检查、判定、修改和编辑,打印出异常心电图图例以及有关的数据和图表,作出诊断报告。
诊断学(第9版)
一、仪器的基本结构
1.CM5导联 正极置于左腋前线、平第5肋间处(即V5位置), 负极置于右锁骨下窝中1/3处。该导联对检出缺血性ST段下移最为敏感,且记录到的QRS波振幅最高,是常规使用的导联。
2.CM1导联 正极置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即V1位置)或胸骨上,负极置于左锁骨下窝中1/3处。该导联可清楚地显示P波,分析心律失常时常用此导联。
3.MaVF导联 正极置于左腋前线肋缘,负极置于左锁骨下窝内1/3处。该导联主要用于检测左心室下壁的心肌缺血改变。
4.CM2或CM3导联 正极置于V2或V3的位置,负极置于右锁骨下窝中1/3处。怀疑病人有变异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时,宜联合选用CM3和MaVF导联。无关电极可放置胸部的任何部位,一般置于右胸第5肋间腋前线或胸骨下段中部。
诊断学(第9版)
二、导联系统
1.心悸、气促、头昏、晕厥、胸痛等症状性质的判断。
2.心律失常的定性和定量诊断。
3.心肌缺血的诊断和评价,尤其是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4.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的评价。
5.心脏病病人预后的评价,通过观察复杂心律失常等指标,判断心肌梗死后病人及其他心脏病病人的预后。
6.选择安装起搏器的适应证,评定起搏器的功能,检测与起搏器有关的心律失常。
7.医学科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如正常人心率的生理变动范围,宇航员、潜水员、驾驶员心脏功能的研究等。
诊断学(第9版)
三、临床应用范围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第二节
1.适应证 ①对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病人进行鉴别诊断; ②评估冠心病病人的心脏负荷能力;③评价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效果; ④进行冠心病易患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筛选试验。需要注意的是,心电图显示有预激图形、左束支阻滞、起搏心律的病人不适宜采用该项检查
2.禁忌证 ①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②不稳定型心绞痛;③心力衰竭; ④中、重度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脏病;⑤急性或严重慢性疾病;⑥严重高血压病人; ⑦急性心包炎或心肌炎;⑧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⑨严重主动脉瓣狭窄;⑩严重残疾不能运动者
诊断学(第9版)
目前国内外较公认的运动试验的阳性标准为:
1.运动中出现典型的心绞痛。
2.运动中心电图出现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0.1mV,持续时间大于1分钟。
少数病人运动试验中出现ST段抬高≥0.1mV。如果运动前病人心电图有病理性Q 波,此ST段抬高多为室壁运动异常所致。如果运动前病人心电图正常,运动中出现ST 段抬高提示发生透壁性心肌缺血,多为某一冠状动脉主干或近段存在严重狭窄,或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
诊断学(第9版)
运动实验的阳性标准
在评价运动试验结果时,应特别注意不能将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与冠心病的诊断混为一谈,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或一贯无胸痛症状而仅仅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者,其意义仅等同于冠心病的一个易患因子,不能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依据。心电图运动试验假阳性者为数不少,尤其见于女性。另一方面运动心电图阴性者不能肯定排除冠心病,应结合临床其他资料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