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管理工具 > 管理制度 > 浅析中国建设银行绩效考核制度DOC

浅析中国建设银行绩效考核制度DOC

资料大小:10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7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3/8(发布于北京)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浅析中国建设银行绩效考核制度DOC”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浅析中国建设银行绩效考核制度 经济资本作为当今国际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文化和先进管理工具,正在受到国内商业银行的重视,各家银行的改革和转型无不将经济资本理念的引入和实务运作作为改革的一项核心工作。经济资本能够以推测的数值直观而比较准确地反映银行承担风险和覆盖风险的能力,能够通过经济增加值(EVA)以及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等量化指标反映银行不同机构 部门、不同业务、不同产品、不同客户的价值创造能力。因此,经济资本不仅是银行科学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更在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我国商业银行已初步搭建了绩效考核体制架构,在实际操作上因各行情况不同而各具特色。 (一)从单一、分散的规模考核逐步转向综合经营考核随着绩效考核对银行业绩的提升作用日益显现,商业银行对绩效考核工作越显重视,考核内容也从最初单纯的存贷款规模、年末利润指标达成率等简单目标或者时点效应,发展到以利润考核为核心、以资产质量为刚性指标,兼顾业务发展计划完成率的综合经营考核。 (二)突出量化考核,由定性考核为主向定量考 核为主转变商业银行现行的绩效考核主要是以经营目标为考核内容,即目标管理法,其特点是进一步量化、细化对经营单位及营销团队和人员的考核,将原先以定性判断为主的工作内容寓于指标之中,以量化的形式设定考核指标,按照设定的标准进行加(扣)分,按指标权重计算实际得分,根据得分情况分配绩效 。 (三)开始建立质量型绩效考核机制商业绩效考核机制正处在外延式数量型管理向内涵式质量型管理的转变过程之中。 尽管目前仍对存贷规模进行考核,但考核指标已由过去的时 点余额转向日均存贷款余额、增长率(额)、贡献度及市场份额等相对指标。考核指标体系则转变为效益(利润总额、中间业务收入及占比、费用控制等)、质量(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资产现金清收等)、业务规模(各类存贷款、发卡量等)的均衡考核,并且效益类 指标权重断上升,形成了以效益为中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商业银行在绩效考核机制上的转变,在一定 程度上折射出银行的经营理念:一是资产质量理念。对资产质量指标的日益注重,是近年来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机制的重要转变之一。首先,突出了资产质量在整个考核体系中所占的权重;其次,资产质量指标不断细化,由单纯强调 “双降 ”发展到考核现金清收率、表内外抵债资产变现及风险资本总量等。资产质量理念的强化有助于引导商业银行注重风险防范,增强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健性。 二是结构调整理念。为调整收入结构,转变盈利模式,商业银行在效益类指标中加大了对 中间业务收入的考核,同时为促进业务均衡发展,近年来商业银行正不断加大零售业务考核的比重。 三是资本约束理念。近年来,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除了继续对风险资产总量进行考核外,已开始引入资本约束理念,对利润的计算按资本收费后的来考核, 这就要求业务发展服 从于经济资本的增量预算,由此强化了经济资本对风险资产总量的约束,有利于抑制规模的盲目扩张,为银行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奠定理念基?? 二、我国绩效考核机制存在的缺陷 (一)理念缺陷—忽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机制的理念缺陷主要体现在忽 视 管 理 质 量 和 管 理 效 率 ,导 致 规模扩张盲目、约束弱化、激励扭曲等问题。1、经营理念仍停留在“向规模要效益”上导致规模盲目扩张。长期以来,不少商业银行在绩效改革方面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由存贷款规模考核转向利润考核,就是由粗放经 营转向集约化经营。 事实上,集约化经营的标志是银行能够不断提高投入产出比率,保持较高整体运营效率;而利润是一个规模化指标,是对经营 业绩的简单衡量,并不能体现银行的经营效率。由于银行经营风险的潜伏性和滞后性,如果银行绩效考核追求的只是单纯的当年利 润总额,只要账面贷款收益大于存款成本与 营业费用之和,银行就可以通过存贷款规模 的扩张实现当年利润的增长。如信贷结构中银行中长期贷款所占比例超过 50%,贷款风险的暴露有可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以后的事情 。因此单纯的利润考核并不能代表银行已转向集约化经营, 只有当银行经营管理保持较 低营业费用率,并对利润进行有效风险调整 及充分拨备后,追求利润才是真正转向集约化经营。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目前的绩效考核仍停留在“向规模要效益”的阶段,尚未树立“向管理要 效益”的经营理念。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绩效考核中缺乏成本费用控制理念;二是绩效 考核中缺乏风险补偿理念,表现在业绩激励上“当期兑现”,导致“利益即期回报,风险隐患留行”,这种责权利的不对称诱使 经营人员为完成考核任务获得奖励而不顾经营风险,采取短期化手段,将直接制约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2、内控管理考核滞后,导致约束弱化问题突出。内控管理考核的严重滞后使得银行不同部门间难以发挥有效制衡,致使短期化经营、违规经营及不正当竞争现象难以被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