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互联网世界一切都在变化,继续深耕细作,让我们做时间的朋友,等待下一个风口。 随着人们消费能力和观念的不断升级,消费者从以往对食物、穿着等物质需求逐步转变为 对精神文化和娱乐的需求。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又容易迷失在海量的内容之中:在时间碎片化成为一 种生活常态的情境下,消费者既缺乏甄别知识的能力又缺乏深度思考的时间。 在另外一方面,社会上又存在着一定的知识盈余现象:知识付费平台的出现,在这两个不 同的群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帮助用户筛选出更有价值的信息,为用户解决知识焦虑 提供了更加方便直接的途径,同时也解决那些知识大 V 的变现需求。而移动支付工具的愈 加成熟也促进了知识付费平台的发展。 上述种种条件,都为知识付费平台的兴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016 年是移动知识付费平台的爆发元年,在这一年里,知乎、分答、逻辑思维、喜马拉 雅纷纷推出各自的知识付费产品,并在短时间内聚拢了大量的用户。 截至 2016 年 10 月,知识付费类平台的总体用户规模已接近 4000 万。而喜马拉雅在 “123 知识狂欢节”24 小时的销售额达到了 5088 万元。 截至 2017 年 10 月,知识付费 类平台的总体用户规模总数已达到近 5600 万,增幅达到惊人的 40%。 由此可以看出,知识付费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一定规模的消费者对于优秀的知识付费平 台有着较大的需求。 得到的发展历程 得到 App 是由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创建的一款知识付费类 APP。 2012 年 12 月,知识型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上线并开通微信公众号,在 2013 年首次 推出付费会员制;在 2014 年的时候微信公众号粉丝超过 200 万。 凭借着罗辑思维在用户口碑上的积累、运营策略上的成功,得到 APP 于 2015 年 11 月正 式上线。 截至 2017 年 10 月,得到 APP 的月活用户接近 250 万。 竞品分析 1. 选择竞品 本文选择喜马拉雅作为竞品分析的主要对象,因为喜马拉雅和得到一样也是主打音频内容 ,并且在知识付费类平台中,喜马拉雅的用户规模、用户活跃度、内容数量都排在第一。 对标行业第一,找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借鉴,此为本次竞品分析的主 要目的。 本文将从产品定位、用户群体特征、产品主要功能、产品运营策略、产品盈利模式等几个 方面来进行分析。 由于个人能力不足,有不完整、不正确的地方希望各位前辈多多指教。 2. 产品定位 得到 APP 起源于罗辑思维,所以其产品定位也和罗辑思维一脉相承。从做魅力人个体到 内容电商,再到知识服务商,得到致力于为 2%的终身学习者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 喜马拉雅是一个综合性的在线音频平台,也是中国最大的音频分享平台。相对于做垂直内 容的得到而言,喜马拉雅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就像一个音频类节目的大商场,包括了财经 、互联网、小说、历史、情感、电台、直播等等。但是,知识类节目占喜马拉雅音频中一 个很大的比重,可以被看做是喜马拉雅的拳头产品,因此本文认为两者在这一细分领域存 在直接竞争关系。 从产品定位来看,得到是为少数人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做优质的垂直精品店。而喜马拉 雅则是服务大众,做一个音频类节目的百货商场。因此,本文觉得得到和喜马拉雅的竞争 ,更多的应该聚焦于得到和喜马拉雅知识付费类内容这一块。 拿得到和整个喜马拉雅相比没有参照性,也不合理。因此本文重点在于分析两者在知识付 费这一垂直细分领域的竞争。 3.用户群体 从用户的性别、年龄、地区分布的情况来看,得到和喜马拉雅的用户群体存在较高的重叠 度: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较高,年龄分布在 20-50 岁之间,但是喜马拉雅的用户比得到的 用户更加年轻一些。 可以推测,两者用户的受教育程度都较高(相对于中国网民的整体教育水平),职业主要 集中于大学生和企业白领、职场新人、自由职业等。 但是喜马拉雅 FM40 岁以下的用户更多一点,这些用户更加注重娱乐型需求,而得到 40 岁以上的用户比例稍微大一点,这些用户更注重知识型需求。 这些用户群体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本文认为有如下几点: 首先,这些用户有着一定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不仅仅包括知识学习,还包括休闲娱乐。 其次,这些用户群体中大部分时间比较碎片化,因为工作学习或者家庭的原因,个人可支 配的时间比较碎片化。 最后,这个用户群体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同时对价格也具有一定的敏感度,愿意为优质 的内容付费。 4.主要功能对比 得到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