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目录
核心观点:...................1
1.虽然消费者对同样内容的平台选择在增多,但取消独家音乐版权给平台、上游版权方,音乐人都
带来了负面影响。.................... 1
2. 短视频平台迎来发展良机,但其经营模式挤压了优质唱片公司的生存空间,并对现有数字音乐版
权保护模式和部分原创音乐人造成冲击。............. 1
3. 重构新音乐版权时代的数字音乐市场,关键在于提升国内长期低迷的付费率,提升平台服务,并
完善立法。..........................2
引子 .......................2
一、 市场竞争现状:“版权变迁”与“新势力崛起” ............... 4
1.在线音乐大平台:探索“精细化运营”,扶植独立音乐人.........4
2.新入局的短视频平台:获得跨界发展良机.................8
3.长期趋势:新势力重塑产业竞争格局................10
二、群雄逐鹿时代:版权市场各方面临新问题............11
1.版权方:消失的红利和升级的挑战.................... 12
2.平台方:“非独家”的利与弊..................... 15
3.音乐人:“非独家”后,收入普遍降低...................19
三、旧制度与新革命:新商业模式辨析 ............... 22
1.市场环境迎冲击...................23
2.长期问题依然存在:付费率低迷.............. 25
3.如何提升付费率...................... 28
4.短视频模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31
四、展望:敢问规则将去向何方?................33
1. 思辩“独家版权”:并非“权利转让”“权利独占许可”........... 34
2. 思辩“独家版权”:“独家”不等于“独占”................35
3.音乐产业未来:融合发展模式..................... 37
4.终极方向:建立保护音乐版权的制度体系...............39核心观点:
1.虽然消费者对同样内容的平台选择在增多,但取消独家
音乐版权给平台、上游版权方,音乐人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避免用户流失,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消费者对同质化内容的平
台选择也增多了。
内容同质化使平台降低发掘上游优质内容的动力,最终可能影响优秀原创作
品的传播。
平台失去作为权利人版权维权的合法资质,维权难度增加、维权动力降低,
维权压力和成本将再次转移回上游唱片公司,最终导致盗版增多。
版权方议价能力降低,叠加马太效应加剧,中小型的音乐厂牌迎来阵痛,腰
尾部音乐人宣发资源减少,收入更难保障,平台对作品要求更高。
版权方可能会选择与出价较高的平台进行名义上的“非独家合作”,实际上
却拒绝授权其他平台,从而形成“变相独家”。非独家的采买可能更困难,
且相比之前从独家版权方取得转授权的价格更高。
平台不再为抢占独家而支付“溢价”保底金,市场短期内又难以解决版权分
成低的问题,恰逢疫情后市场环境低迷,音乐人的收入因此普遍下降。
“一刀切”买断版权继续成为国内腰尾部创作者的主要获利方式,关键原因
是国内付费率长期低迷。部分曾拥有议价权的音乐人也被迫接受“一刀切”
买断版权。
取消预付金后,中国音乐版权市场可能会倒退回五六年前。中国内容方的收
入分成比例原本就远低于欧美,这一局面可能会加剧。
平台会在扶持创作者方面加大支出。然而,2021 年,音乐人从平台获得的收
入整体略有下滑。
2. 短视频平台迎来发展良机,但其经营模式挤压了优质唱片
公司的生存空间,并对现有数字音乐版权保护模式和部分原
创音乐人造成冲击。
在音乐“视频化”的大趋势下,兼具强传播力度和制造流行能力的短视频平
台正挑战在线音乐平台,可能重塑中国在线音乐生态。
搭建音乐平台成为短视频平台提升用户黏性、建设平台社交生态的关键布局。
短视频平台以流量为中心的理念,主推制作成本低、周期短的翻唱和热歌。
付出高额制作成本的唱片公司生存空间被挤压,难以通过版权收回成本。
短视频平台冲击了数字音乐版权保护模式,因为直播侵权难以通过互联网搜
索被监测到。
1 短视频平台却要求音乐人具有当下变现的能力,加剧了行业的“马太效应”,
部分原创音乐人因此受到负面影响。
3. 重构新音乐版权时代的数字音乐市场,关键在于提升国内
长期低迷的付费率,提升平台服务,并完善立法。
提升付费率的关键在于培育消费者为音乐付费的习惯,提升平台服务,细化
付费方式和定价方式,并完善立法。
现有音乐侵权案件的司法判赔金额远低于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类案例,起
不到遏制侵权的目的。应该提升侵权赔偿和惩罚力度,同时在技术层面保障
对新型侵权行为的监测和取证效果。
继续呼吁在数字音乐环境下,重新定义“复制权”,并清晰界定“信息网络
传播权”,从而平衡著作权人、传播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独家版权代理,有别于《著作权法》上的权利转让或权利独占许可。一方面,
只是在一定时间内音乐平台“租用”版权方的版权进行使用,不涉及权利转
让。另一方面,仅在互联网流媒体音乐平台间适用独家。
美国音乐版权能够良性循环,值得借鉴的是,无论是音乐作品著作权人还是
录音制品制作者,都能够自行决定授权方式。
引子
在互联网音乐用户规模为全球最大,但付费比例却是全球最低之一的中国,
该如何通过版权制度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商业生态体系,以充分激发市场活
力,并保护音乐人源源不断的创作热情?
自 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音乐实体演出一度陷入低潮,但数字音
乐却迎来发展良机。
中国在线音乐娱乐市场的用户群体持续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国家
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预计1,中国在线音乐市场用户人数将从 2020
年的 6.58 亿人,增加至2022 年的 7.17 亿人;由于会员付费比例上升,中国在
线音乐服务的市场规模也将由 2020 年的人民币128 亿元,增至2022 年的 242
亿元。
1 《2022 年中国在线音乐及其细分领域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3g.163/dy/article/H62KP1UV051481OF.html
2 行业监管随之而来,并再次引发了中国数字音乐版权市场的变革。2021年
7 月 24 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对腾讯控股作出决定:处以50 万元罚款,
同时责令腾讯音乐 30 天内解除独家音乐版权、停止高额预付金的版权费用支付
方式,恢复正常市场竞争状态。
相较于监管动向,短视频的崛起对音乐产业生态更具冲击性,也带来了更
多新场景下的版权保护挑战。
抖音日活量已突破 6 亿,而 QQ 音乐日活用户数为 7491.9 万,巨大流量令版
权方将竞争焦点逐渐从数字音乐平台转移至短视频平台上,近八成的音乐人也已
通过短视频推广作品。2021 年,字节跳动、快手均加快布局在线音乐市场。受
此冲击,在线音乐平台月人均使用次数和时长呈持续下降趋势。去年年底,腾讯
音乐娱乐盛典公布了 2021 年度华语十大热歌红榜,最大赢家却是抖音,《云与海》
等多个抖音神曲榜上有名。
2022 年 12 月 15 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网络音乐著作权案件审理情况时
称,需坚决遏制直播、短视频领域音乐版权侵权乱象,直播平台对主播侵权致损
后果应承担连带责任。
“独家版权+转授权”模式,曾为中国音乐市场应对大肆泛滥的盗版乱象,
发挥过积极的历史作用。这一模式源于 2015 年 7 月 9 日,国家版权局发布的《关
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的通知》(又称“史上最严限令”)。
该限令终结了网络音乐“免费时代”,也让版权成了在线音乐平台重要的堡垒,
开创了“得版权者得天下”的数字音乐时代。
随着独家版权模式成为历史,有观点认为,这将促进音乐更广泛的传播空
间,让音乐人及其作品能产生更多的商业价值,但实际效果如何呢?
在翻阅大量文献,并深入走访数十位版权方、音乐人,以及参与建章立制的
学者后,我们却发现,在独家版权终结后的一年半以来,许多版权方和中小音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