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论文 > 专题论文 > 机制研究论文 > 论文-岳阳市城市化机制、进程及特点分析DOC

论文-岳阳市城市化机制、进程及特点分析DOC

yueyang***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30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1/6/26(发布于湖南)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岳阳市近些年城市化机制、进程及特点分析 郭绪谱 土地资源管理六班 200930250608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人口结构的转型、经济结构的转型、地域空间的转型、生活方式的转型四个方面。 岳阳市,位于湖南东北部,是湖南唯一的临江口岸城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5个首批沿江重点开放城市、武汉城市圈湖南唯一成员城市。城市总面积14898平方公里,总人口548.34万。改革开放以来,岳阳市经济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也明显加快。由于岳阳市特殊的地理位置,近20年来,其城市化进程也形成了其自己独特的特色和规律。以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一指标作为判定标准,其近30年来的城市化率如下表: 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岳阳市近20年来,城市化率表现稳步上升,再到快速上升两个阶段。 下面从主要从其城市化机制、进程和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城市化机制的分析 所谓城市化机制是指城市的各种要素,在城市发展历程中,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过程。探讨城市化机制根本上说是探讨城市化的动力结构即引起城市化产生和向前发展的原因,而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又主要表现生产力的发展。 1.1城市化产生的前提 分析城市化的动力结构,是探讨城市化机制的核心课题。在探讨城市化的发展之前,它的兴起和成长有两个基本前提。 1.1.1 第一前提:剩余粮食的生产能力。 就整个岳阳市而言,农业劳动力生产农产品的能力,除第一产业从业者自己及其家属所需份额之外,剩余的粮食生产能力就是城市生存的必要前提条件,而保证粮食基本自给的重要条件就是保证耕地的数量。岳阳市近30年来,人均耕地量见下表: 表1-1-1  表1-1-2  从表中的数据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从1987年到2004年,岳阳市的人均耕地数量逐步减少,但是由于亩产产值的大大提升,岳阳市粮食总产量却呈稳步增长的形势。另外,从2004年到2008年,人均耕地数量陡增,这个主要是因为政府采取一系列耕地保护措施开发了未利用地的结果,极大的增加了耕地的面积,由此可见粮食总产量的提高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1-1-2 第二前提:剩余农业劳动力。 城市现象的发生,必须有部分人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部分人从农业生产活动中转移出去,去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时,第二、三产业为农业提供了新工具,新技术和各种服务,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又可以提供更多的剩余粮食和剩余劳动人口进城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这个往复过程不断叠加上升,城市化也就随着之得到发展。从岳阳市近30年的第二三产业的人口所占的比重图(表1-1-2)中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