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作者:邵宗鸿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第四章
巨幼细胞贫血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重点难点
叶酸、维生素B12的代谢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和血液学特点,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叶酸或维生素B12(Vit B12)缺乏或某些影响核苷酸代谢的药物导致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称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 。
内科学(第9版)
一、概述
1.食物营养不够 叶酸或维生素B12摄入不足。
2.吸收不良 胃肠道疾病、药物干扰和内因子抗体形成(恶性贫血)。
3.代谢异常 肝病、某些抗肿瘤药物的影响。
4.需要增加 哺乳期、孕妇。
5.利用障碍 嘌呤、嘧啶自身合成异常或化疗药物影响等。
病因可分为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叶酸代谢及缺乏的原因
1.叶酸代谢和生理作用。
2.叶酸缺乏的原因。
(二)Vit B12代谢及缺乏的原因
1.Vit B12代谢和生理作用。
2.Vit B12缺乏的原因:
(1)摄入减少;
(2)吸收障碍;
(3)利用障碍。
内科学(第9版)
(一)血液系统表现
主要表现为贫血症状,严重者可以出现全血细胞减少。
(二)消化系统表现
口腔粘膜、舌乳头萎缩,舌面呈“牛肉样舌”。
(三)神经系统表现和精神症状
对称性远端肢体麻木、深感觉障碍;共济失调或步态不稳;味觉、嗅觉降低;锥体束征阳性、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视力下降、黑朦征;重者可有大、小便失禁。叶酸缺乏者有易怒、妄想等精神症状。Vit B12缺乏者有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谵妄、幻觉、妄想甚至精神错乱、人格变态等。
三、临床表现
内科学(第9版)
(一)血象
1.血常规呈大细胞性贫血,MCV、MCH均增高。
2.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叶核占5%以上或出现6叶以上核),亦可见巨型杆状核粒细胞。
四、实验室检查
内科学(第9版)
血涂片
红细胞大小不等,可见红细胞碎片,泪滴红细胞,可见Howell-Jolly。
中性粒细胞的核多分叶现象。
血小板计数严重可下降,可见大血小板。
内科学(第9版)
骨髓涂片
有核细胞明显增多并有巨幼样变。
幼红细胞占优势。
巨核细胞数目不少,核可见多分叶,有的细胞核分为不规则的块状。
内科学(第9版)
(二)骨髓象
骨髓涂片
内科学(第9版)
(三)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红细胞叶酸含量测定
1.血清Vit B12低于74pmol/L(100ng/ml)(Vit B12缺乏)。
2.血清叶酸低于6.8nmol/L(3ng/ml),红细胞叶酸低于227nmol/L(100ng/ml)(叶酸缺乏)。
四、实验室检查
内科学(第9版)
(四)其他
1.胃酸降低、内因子抗体及Schilling试验(测定放射性核素标记的Vit B12吸收情况)阳性(恶性贫血)。
2.尿高半胱氨酸24小时排泄量增加(Vit B12缺乏)。
3.血清间接胆红素可稍增高。
四、实验室检查
内科学(第9版)
五、诊断
内科学(第9版)
有叶酸、Vit B12缺乏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外周血呈大细胞性贫血,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
骨髓呈典型的巨幼样改变,无其他病态造血表现;
血清叶酸和(或) Vit B12水平降低;
试验性治疗有效。
(一)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
如急性髓系白血病M6型、红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可见巨幼样改变等病态造血现象,叶酸、Vit B12水平不低且补之无效 。
(二)有红细胞自身抗体的疾病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vans综合征、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其鉴别点是此类病人有自身免疫病的特征,用免疫抑制剂方能显著纠正贫血。
(三)合并高粘滞血症的贫血
多发性骨髓瘤,因M蛋白成分粘附红细胞而使之呈“缗钱状”,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测出的MCV偏大 。
(四)非造血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肿瘤化疗后等。
六、鉴别诊断
内科学(第9版)
(一)原发病的治疗
有原发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用药后继发的MA,应酌情停药。
(二)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
1.叶酸缺乏 口服叶酸,用至贫血表现完全消失;如同时有Vit B12缺乏,则需同时注射Vit B12,否则可加重神经系统损伤。
2.维生素B12缺乏 若有神经系统表现,治疗维持半年到1年;恶性贫血病人,治疗维持终生。
内科学(第9版)
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