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青海省金融运行报告(2022)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21年,青海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 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 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一优两高”战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 经济社会发展,全省主要经济目标较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同比分别增长5.7%、11.4%和7.8%。金融业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落实稳健的 货币政策和“六稳”“六保”金融支持措施,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为青海省经济社会高质量 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全年社会融资规模270.9亿元,同比增长131.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 项存款余额6737.1亿元,同比增长6.7%,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856.4亿元,同比增长3.6%。 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开局良好。35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三大江河出省境断面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湟水河达到Ⅲ类;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黄南藏族自治 州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贵德、河南两县选入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 地;二是产业“四地”建设扎实推进。盐湖产业高纯氧化镁晶体材料技术瓶颈得到突破。“绿电7月 1 在青海”保持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0.8%。生态旅游7条线路入选全国“十大 黄河旅游带”精品线路。绿色有机农牧业取得实效,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占总播种面积三分之一以上;牦 牛藏羊质量安全追溯规模超过400万头。三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2%,近八成工业行业实现盈利,有色金属、油气化工等行业持续作出贡献,装备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 年产万吨级碳纤维生产基地投产。西互一级扩能、西宁南绕城东延等公路建成通车,西成铁路、西宁机 场三期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民间投资占比超过四成。消费在恢复中实现较快增长,进出口贸易快 速回升,财政保障发展能力增强。四是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在39个乡镇、225个村启动乡村振兴试 点示范,以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特色农畜业发 展持续向好。打造西宁市、格尔木市、玉树市、同仁市、祁连县五个高原美丽城市和环湖地区城镇带的 “5+1”试点工作有序推进,300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结出硕果。五是人民生活品质稳步提升。城镇新增 就业6.3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10.5万人次,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0%。全省20.8万脱贫 群众和边缘易致贫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 入增速。 金融运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信贷投向重点突出。信贷总量恢复性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乡村 振兴、普惠小微企业、民生领域、绿色产业等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贷款实际利率稳中有降,全省新 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19个BP,较LPR改革前下降96个BP。二是金融改革稳步推进。 青海省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服务中心正式上线,线上放款34.6亿元,平台被授予青海省改革创新项目奖。 1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要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 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畜牧产品输出地。” 1 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展顺利,全面完成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三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 滴灌。累计投放支小再贷款24亿元,支农再贷款28.9亿元,办理再贴现114.6亿元。实施两项直达实 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以来,金融机构累计为2972户企业166.2亿元贷款实施延期;累计发放普惠小微 企业信用贷款101.8亿元,支持普惠小微信用主体超过7万户。发行15亿元普通金融债和53亿元非金 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四是绿色金融彰显成效。运用“再贴现+绿色票据贴现”模式开展碳减排专项再 贴现,办理绿色票据再贴现20.1亿元。第一批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落地,发放碳减排贷款51亿元, 带动碳减排量14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设立4家绿色金融事业部和4家绿色支行,绿色信贷占比23.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7个百分点。五是保险保障力持续增强。全国首个“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经办+大病 保险+医疗救助”一体化服务模式覆盖452.2万城乡居民。普惠型意外险“惠民保”项目成功落地赔付 413.5万元。46%的县推广“防贫保”,为临贫易贫人群提供托底保障,惠及32.2万人,累计赔付2500 万元。六是金融风险有序化解。运用“1+3”“631”“债委会+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