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ICS65.150DB21B51辽宁省地方标准DB 21/ T1864—2010 .农产品质量安全 皱纹盘鲍增养殖技术规范2010-12-31发布2011-02-01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 DB21/ T1864—2010前言本标准是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制定的。本标准由大连海洋大学提出。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大连海洋大学、大连太平洋海珍品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常亚青、宋坚、孙培海、刘明泰、赵冲。1 DB21/ T1864—2010农产品质量安全 皱纹盘鲍增养殖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筏式养殖、底播增殖的技术规程。本标准适合于皱纹盘鲍的增养殖。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SC/T 2004.2 皱纹盘鲍增养殖技术规范苗种3浮筏养殖3.1环境条件3.1.1海区选择宜选择水深10m~20m,水流通畅、水质清新、透明度好、温度相对稳定、附近无河流、无污染的海区,符合GB/18407.4要求。3.1.2水质条件温度0℃~30℃,盐度26~35,pH7.6~8.6,溶解氧大于3mg/L,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3.2养殖器材3.2.1多层式养鲍笼直径50cm~60cm,长1m~2m,笼内被带孔的塑料盘分为4层~12层,层间距约15cm~25cm。3.2.2多层式养殖笼扇贝养殖笼改造而成的,直径30cm~33cm,8层~10层,层间距10cm~15cm。3.3苗种3.3.1苗种规格≥1.0cm。3.3.2苗种质量2 DB21/ T1864—2010应符合 SC/T 2004.2的规定。3.4养殖密度3.4.1多层式养鲍笼2cm以下400枚/层~600枚/层,2cm~3cm200枚/层~300枚/层,4cm~5cm100枚/层~150枚/层,5cm以上苗20枚/层~60枚/层。3.4.2多层式养殖笼3cm以下40枚/层~60枚/层,3cm~5cm20枚/层~40枚/层,5cm以上10枚/层~20枚/层。3.5日常管理3.5.1投喂饵料大多用海带、裙带菜、石莼等新鲜大型藻类,鲜活藻类缺乏时可投喂配合饵料或干海带、盐渍海带、盐渍裙带菜等。鲍生长旺盛时每3d~7d投喂一次,其余时间7d~15d投喂一次,每次的投喂量可按鲍体重的1~2倍。配合饵料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3.5.2清洗网笼应结合投饵每10d~15d清刷一次网笼,大风浪天气过后要及时进行洗刷。3.5.3疏散密度随着鲍的生长应及时进行分笼疏苗。分笼的时间以春秋季为宜。3.5.4附着生物的控制:养殖过程中应及时清理附着生物,也可采取改变养殖水层等方法控制其附着及生长。3.5.5水层调节养殖水层一般5m~10m为宜,冬夏季应适当下降水层,春秋季应提高水层,台风或赤潮来临前应降低水层,并减少浮力、放松浮绠。3.6收获当壳长达到7cm以上时可以收获。4底播增殖4.1海区选择选择风浪平缓、潮流通畅、水质清澈、海水盐度较高、底质为岩礁底或者有大型石块分布的砾石底质、附近有大型海藻类的海区,水深10m~20m,符合GB/18407.4要求。4.2水质条件3 DB21/ T1864—2010同3.1.2。4.3清除敌害播苗前应清除海星、海盘车、章鱼、日本鲟、海鳗等敌害生物。4.4筑礁采用人工投石、投混凝土预制件等进行筑礁,增加栖息面积。4.5海藻增殖采用人工办法将成体海藻移植到增殖区,或采用人工采苗的方法进行大型藻类的增殖,使单位面积海藻总生物量不少于100g/m2。4.6苗种质量规格苗种规格应在3cm以上,苗种质量符合SC/T 2004.2的规定。4.7苗种投放4.7.1投放时间一般在水温10℃~23℃时投放较为适宜。4.7.2投放方法确定区域位置,由潜水员下潜进行播撒。4.7.3投放密度5枚/m~10枚/m。224.8日常管理4.8.1清除敌害及时清除海星等敌害。4.8.2日常监测定期、定区进行监测,掌握分布密度、生长速度、存活率等,同时做好水温测定。4.9收获壳长达到7cm以上可收获,由潜水员潜水采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