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如何提升中层干部的执行力
—赢在执行做最好的中层
一、认识执行力 为什么看似雄心勃勃的计划总是一败涂地?
——执行力不足!
为什么好的决策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付之东流?
——执行力不强!
为什么企业刚刚做好、做大,贯彻却出现问题?
——执行力流失!
为什么付出比计划多了10倍,结果却不到计划收益的1/10?
——执行力黑洞!
为什么部门陷入“高层怨中层,中层怪员工,员工怨高层”的怪圈?
——执行力危机! 无人执行
今天讲明天讲天天讲
你也说我也说人人说
可怕的执行力 计划目标:100%
中层执行结果:100%×80%=80%
基层执行结果:80%×80%=64%
最终执行结果:64%×80%=51.2%
抛开简单的数学意义,这个等式说明什么问题?
这个简单的等式数学之外的意义就是-----执行过程不能打折扣!
执行力漏斗——中国是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
没有强有力的执行,所有的战略、策划、制度只能是建在沙滩上的高楼。 当组织处于重大转折点的时候,战略是关键性因素;当战略已经确定,执行力是关键性因素。
战略,易于复制的;执行,不容易模仿。
马云:三流的决策,一流的执行永远比一流的决策,三流的执行要好;
有研究表明,在众多倒闭或者消亡的企业中,20%是因为决策失误,80%是执行力问题! (一)什么是执行力?
执行与执行力 执行
实现既定目标的具体过程 执行力
确保完成任务的执行能力和力度
个人:执行力就是把要干的事干成功。
组织:执行力就是将组织战略落到实处。
领导:执行力就是选拔合适的人员到恰当的岗位上。
执行力讲究“快、准、狠”
快——执行的速度
准——执行的尺度
狠——执行的力度
理念:
⑴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坚决执行,马上行动。
⑵不看错不错,只有好不好—重执行,看结果。 (二)执行力的内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2006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 (三)构成执行力的核心流程 正确的人做事 做正确的事 正确地做事 二、分析执行力 (一)影响执行力的主要因素
1.目标
2.领导
3.成员
4.协作
5.制度 1.目标--战略形成的认同度 萨盖定律
钟表越多时间越不准确;
目标越多,执行力越弱;
没有目标,执行力为零。 2.领导--工作目标的分解度
领导权威
决策:关键时力挽狂澜
用人:把正确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示范作用
3.成员--执行工具的有效度 政治意识
理论素养
创新能力
大局意识
责任意识 4.协作--机构设置的合理度 木桶效应:执行力强弱由薄弱环节决定
5.制度--奖惩系统的保障度 (1)用制度规范执行力标准;
(2)用制度建立执行力激励机制。
多元化激励、动态化激励、心理激励、愿景激励
子贡赎人
春秋时代,鲁国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有人出钱赎回来,费用可由国家报销。子贡是孔门高徒,经商有方。一次,他赎了一个同胞归国,事后却拒绝了国家支付的赎金。 孔子听说后对子贡说:“你这是不对的,因为你开了个坏的先例,从此不会有鲁国人再肯为沦为奴隶的同胞赎身了。你接受国家补偿的赎金,不会损害你行为的价值;你拒绝这笔赎金,只会破坏国家那条好法律。” 三、中层干部与执行力 (一)如何认识自己的中层地位
单位的核心人才,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单位不可或缺的执行官和实践者。
一个人的振兴只是神话!独木难撑大厦。
没有强大的执行中层,单位的工作就很难开展!
骨干中的骨干,人才中的人才! (二)中层与领导者和员工的职责区别
领导者重在保证“做正确的事情”,即制定正确的战略,做出正确的决策,确定正确的事情,选择正确的道路,创造正确的环境和条件等;
中层则重在“正确地做事情”,即在明确了应干的“正确的事”后,要坚决执行,要想方设法以最少的消耗、最高的效率,保证取得最大的效果。
员工在中层的带领下“把事情做得最好”。
领导做决策,中层去执行,员工去操作。
如果中层出现了问题,那我们的工作流程将会怎样?
中梗阻 (三)中层干部应具备的特殊素质
服从领导听指挥;能当助手会参谋。
会干工作懂业务;作风扎实作表率。
协调关系善配合;合理分工会用人。
有品德有担当有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