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摘要
非国有企业是吸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我国农村地区工业化、城市
化和现代化的主要推动性组织,其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为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其现在却面临着全国性的“民工荒”
问题,并且造成此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非国有企业对农民工采取的低薪酬盈
利模式。因此,本文欲改变这种原始的薪酬管理方式,倡导企业树立“以人为
本”的薪酬理念,运用薪酬的全面激励职能构建我国非国有企业薪酬管理与吸
纳农业劳动力关系的新模型,最大限度的激发农民工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农民
工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企业利润,进而促使企业积累资本吸纳更多剩余劳
动力到企业就业,缓解我国非国有企业遭遇的“招工难、开工难”难题,实现
我国非国有企业与农民工的共赢,直到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全部和彻底转
移。其中,运用了调查问卷法和 SPSS 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非国有企业薪酬管
理中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了定性的结
论:企业对劳动者提供的工资水平越高、保险福利越好、培训发展机会越多、
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越好,就越能满足劳动者需求,对劳动者的吸引力就越强,
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企业的利润就越大,进而能促使其吸纳更多的农业劳动力,
实现农业劳动力与非国有企业的共赢。同时,我国非国有企业从“原始管理”
到“人本管理”的转变能促进劳动与资本双方从阶级之间的对立走向管理之中
的协调,推动我国非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最
终加速我国农村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非国有企业 薪酬管理 农业剩余劳动力 全面薪酬激励
1 导论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非国有企业是吸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我国农村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
主要推动性组织,其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
出了重大贡献,但其现在却面临着全国性的“民工荒”问题。对于出现的“民工荒”现象,
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中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已经转
移殆尽,我国学者蔡昉所提出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而另一种观点却认为,我国农
业剩余劳动力尽管与过去相比有一定减少,但总体上还是呈现出一种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
本文也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并且认为我国仍有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亟需转移而非国有企业
却遭遇着“招工难、开工难”的难题源于非国有企业对农民工采取原始的管理方式,通过
压低农民工的工资甚至克扣或拖延来获取利润,并且给农民工提供的劳动条件低下、工作
环境恶劣、社会保险没有保障,对其需要时“呼之即来”、不需要时“挥之即去”,这种“劳
动承接,生活排斥”的管理最终使得农民工选择了“用脚投票”的方式进行自我权益的维
护,用劳动对资本的抛弃作了对冷冰冰的劳资雇佣关系的有力回击,最终阻碍了农民工自
身与非国有企业的共同成长与发展,一种温情的、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呼之欲出。
这时,薪酬管理的发展也使得薪酬不只作为一种维持生存、保障生活的手段,而其全
面的激励职能包括货币化薪酬激励和非货币化薪酬激励被充分挖掘出来,极大地调动着劳
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推动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面对“民工荒”,本文欲改变传统的非
国有企业吸纳农业劳动力模式即通过压低农民工工资来增加企业利润、扩大企业规模从而
吸纳更多农业劳动力到企业就业,建立非国有企业薪酬管理与吸纳农业劳动力关系新模型,
运用薪酬的全面激励职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农民工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农民工的劳动生产率,
从而增加企业利润,进而促使企业积累资本吸纳更多剩余劳动力到企业就业,直到我国农
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全部和彻底转移。
本选题的理论意义在于,将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的全面激励职能运用到非国有企业薪
酬管理与吸纳农业劳动力关系研究当中,建立了促使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彻底转移的
模型,既增强了薪酬管理理论在我国的现实应用性,又丰富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理
论;同时,把薪酬激励职能的引入打破了人们长期以来将工资当作人力成本的看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