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两会看:科技 主讲人:臧天沁 粉笔事考·官方微信 两会看:科技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 碑意义的一年 ——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关键核心技 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 领域实现新突破。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5.5%。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 速融合。 一、航天 1.载人航天 2.火星探测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 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1 本资料仅供内部交流使用 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3.最新部署 二、资源勘探 1.2021年10月10日,“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打破多 项无人潜水器的世界纪录,包括最大下潜深度达到10908米,海底连 续作业时间超过8小时,创造了我国潜水器万米海底最长工作时间的 纪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对“挑战者深渊”西部凹陷区的大范围全覆 盖声学巡航探测。 2.2021年10月8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全海 深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完成阶段性作业任务后顺利返 航,抵达海南三亚锚地。这标志着“奋斗者”号已完成首次常规科考 2 本资料仅供内部交流使用 应用。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9人搭乘“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 沟“挑战者深渊”下潜超过万米海深。 3.2021年9月28日,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 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顺利返回位于上海码头。此次考察我国首次利用 自主水下机器人(探索4500)在北极高纬度地区开展近海底科考应 用,开创了我国自主水下机器人在北极科考应用的先例。 4.2021年11月23日,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第二批101名 队员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起航奔赴南极。此次 考查会对南极中山站、长城站进行越冬人员轮换及物资补给。两艘破 冰船将分别前往南极不同区域开展科考作业,预计2022年4月中旬 返回国内。 三、能源工程 1.2021年7月13日上午,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 (ACP100)在海南昌江核电基地正式开工。“玲龙一号”是中国核工 业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模块化小型 压水堆堆型,是继“华龙一号”后的又一自主创新重大成果。 2.2021年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淀粉人 工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 3 本资料仅供内部交流使用 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 头合成。相关成果北京时间24日由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 发表。 3.2021年12月30日晚,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 研究所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EAST)实现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这是目前世界 上托卡马克装置高温等离子体运行的最长时间。EAST拥有类似太阳 的核聚变反应机制,用来探索核聚变能源应用。 4.截至2022年2月17日,白鹤滩水电站累计安全生产绿色电能200 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6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02 万吨。2022年7月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后,白鹤滩水电站将与三峡、 葛洲坝以及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水电站,共同构成一条世 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4 本资料仅供内部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