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作者 : 褚云卓
单位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第九章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运送、实验室评价和检查方法
第二节 病原体耐药性检测
第三节 临床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检测
第五节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
第六节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查
重点难点
临床病原体检查标本的采集运送及实验室质量评估原则;
各种病原体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医院感染的概念及监控方法;
病原体耐药性概念及临床常见耐药株。
病原体常规检查项目和特殊检查方法。
标本的采集运送、实验室评价和检查方法
一
1.采血时机 一般在发热初期、寒颤时或发热高峰到来前0.5~1小时采集血培养标本,对
已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者,应在下次用药前采集。
(一)血液
2.皮肤消毒 三步消毒法:70%乙醇30秒;1%~2%碘酊1分钟;第三步70%乙醇擦拭皮肤30秒。
诊断学(第9版)
一、标本采集和运送
3.采血部位及采血量 肘静脉,成人每次10~20 ml,需氧瓶和厌氧瓶各一瓶;婴儿和儿童1~5ml,
两个儿童瓶。
(二)尿液
清洁中段尿约10~20 ml于灭菌容器内。
(三)粪便
取含脓、血或黏液的粪便置于清洁容器。
合格的痰标本:低倍镜视野中鳞状上皮细胞≤10个、白细胞≥25个
(四)呼吸道标本
诊断学(第9版)
(五)脑脊液与其他无菌体液
1.脑脊液 应立即保温送检或床边接种
2.胸水、腹水和心包液 宜采集较大量标本送检,可接种于血培养瓶
3.腹膜透析液 含菌量非常低,至少需采集50ml
(六)眼、耳部标本
1.眼部标本 运送拭子或角膜刮屑
2.中耳标本 运送拭子采样
采集尿道口分泌物、外阴糜烂面病灶边缘分泌物、阴道宫颈口分泌物和前列腺液等
(七)生殖道标本
诊断学(第9版)
(八)创伤、组织和脓肿标本
1.开放性脓肿 用无菌拭子采集病灶边缘及深部分泌物,或采集组织标本
2.封闭性脓肿 则以无菌干燥注射器穿刺抽取脓肿边缘及底部的脓汁
(九)血清
用于检测病人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效价以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
标本送至病原体实验室后,工作人员应对标本信息、采集方式、采集部位、运送方式等各方面进行质量评估,决定是否接收标本进行下一步检测或建议重新采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质量不合格标本得出的结果会给医生提供错误的信息,导致误诊和治疗不当。因此,实验室必须遵循严格的标本接收和拒收准则。
取材特别困难、储存运送条件简陋等情况下,即使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也必须要作检测。
诊断学(第9版)
二、标本的实验室质量评估标准
诊断学(第9版)
三、检 查 方 法
(一)直接显微镜检测
1.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 观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或观察宿主细胞内包涵体的特征
2.涂片不染色显微镜检查 观察病原菌的生长、运动方式、螺旋体的形态和运动
3.荧光显微镜检查和免疫电镜检查 荧光显微镜检查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和白喉棒状杆菌;电镜检查用于轮状病毒等病毒颗粒
(二)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检测
用已知抗体检测病人血清及其他体液中的待测抗原。主要方法: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技术、化学发光技术、胶乳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等
诊断学(第9版)
(三)病原体核酸检测
1.常用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核酸探针杂交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2.适用病原体 不能分离培养或难分离培养的微生物,如病毒
(四)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1.细菌和真菌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分离培养 根据菌落性状、细菌形态和染色性、
生化反应、血清学实验等对分离菌作出鉴定并做药敏试验
2.不能人工培养的病原体感染性疾病 标本接种易感动物、鸡胚或合适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