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运营治理 > 其他资料 > 传染病学第五章深部真菌病第三节曲霉病PPT

传染病学第五章深部真菌病第三节曲霉病PPT

hejinxi***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传染病
资料大小:8653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PT(34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9/28(发布于河北)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第五章
深部真菌病
作者:吴亚云、邓开盛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第三节
曲霉病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
五、临床表现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七、诊断
八、治疗
九、预防
概 述

传染病学(第9版)
一、概述
曲霉病(aspergillosis)是由各种曲霉所致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变态反应综合征和侵袭性感染,可侵犯人体皮肤、黏膜、肺、脑、眼、耳等全身各组织器官,以肺和鼻窦最为常见。 因免疫状态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异,主要表现为过敏性、腐生性(或慢性)及侵袭性曲霉病三种临床类型。
病 原 学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原学
曲霉属丝状真菌,引起人类疾病的曲霉有20余种,包括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等,其中以烟曲霉最常见。
流 行 病 学

传染病学(第9版)
三、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曲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尘埃及土壤中的曲霉孢子是主要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大量含曲霉孢子的尘埃受染。部分通过皮肤创伤直接接触感染。 (三)人群易感性 有严重慢性基础疾病、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烧伤和器官移植等患者为主要的高危人群。艾滋病患者极易感染发病。 (四)流行特征 本病散发,呈世界性分布,近年发病率有增多趋势。
发病机制与病理

(一)发病机制
曲霉是条件致病菌。变态反应和侵袭性致病是曲霉主要的两种致病方式。免疫功能正常者,以非侵袭性曲霉病为主,免疫功能低下者,以侵袭性曲霉病为主。 曲霉抗原可通过IgE和IgG介导的Ⅰ、Ⅲ型变态反应导致过敏性曲霉病。肺部有基础疾病时,曲霉破坏周围的肺组织,导致慢性炎症性改变。免疫功能低下时,曲霉孢子大量繁殖产生菌丝并侵入组织,引起血管炎、血管周围炎、血栓形成等,甚至导致血行播散,累及全身其他脏器。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理特点
曲霉菌最常侵犯支气管和肺。侵袭性曲霉病在病变早期为弥漫性渗出性改变;晚期为坏死、化脓或肉芽肿形成。病灶内可找到大量菌丝。
传染病学(第9版)
临 床 表 现

五、临床表现
(一)过敏性曲霉病 1.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可有哮喘、咳嗽、疲乏、胸痛等症状,体检可闻及哮鸣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节段性阴影,外周血及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血清IgE>1000IU/ml。长期接触曲霉者可发生过敏性肺炎、不可恢复的肺纤维化或肺组织肉芽肿。 2. 过敏性曲霉鼻窦炎 最为常见,表现为间歇性单侧或双侧鼻塞、头痛;鼻腔、鼻窦内存在呈黄绿色、极其黏稠的分泌物,含变应性黏蛋白;真菌涂片或培养阳性是该病的重要特征。
传染病学(第9版)
(二)腐生性曲霉病 包括慢性空洞型曲霉病和曲霉球。曲霉球(真菌球)是本病的特有类型。以肺部最为常见,也见于鼻窦。 1. 肺曲霉球 多无全身症状,随着肺曲霉球缓慢增大侵及血管,可出现刺激性咳嗽、咯血、胸痛、低热。部分肺曲霉瘤不与气管连通,不咳出菌块,痰真菌检查难以发现。X线胸片示在原有的慢性空洞内有一团球影,随体位改变而在空腔内移动。 2. 鼻窦曲霉球 女性多见,病程较长,多单发,常有头痛、鼻塞、流脓涕、鼻腔分泌物恶臭等,CT扫描见鼻腔内有密度不均的结节状或团块状高密度影。
传染病学(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