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采购(外包)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采购(外包)过程及供方进行控制,确保所采购(外包)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对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元器件、标准件的采购,外包、外协加工及提供服务的供方进行选择、评价和实施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3.1 供应部
a) 负责按要求组织对供方进行选择和评价,编制《合格供方名录》,并组织对供方的供货绩效定期进行评价,建立供方档案;
b) 负责制定采购(外包)计划,执行采购(外包)作业。
3.2 技术部
负责确定采购物资技术标准及编制《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
3.3 质管部
负责对采购(外包)物资的进货验证及对供方质量绩效的定期评价。
3.4 公司主管供应领导批准《供方评定记录表》。
3.5 总经理批准《月采购(外包)计划》。
4 程序
4.1 采购(外包)过程
4.1.1 采购(外包)产品的分类
基于采购(外包)产品对产品实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考虑其技术难度、制造生产复杂程度及价值因素,将其分为I类采购(外包)产品和II类采购(外包)产品。
I类采购(外包)产品:是指技术标准要求高、生产加工工艺复杂、质量进度保证困难且价值较高的采购(外包)产品,即构成产品本身的主辅材料、外购件等物资。
Ⅱ类采购(外包)产品:是指具有一般物资特性且无特殊技术要求的采购(外包)产品,即为产品实现所需的辅助物资。
4.1.2 供方的选择和评价
a)根据采购(外包)的要求,对供方提供采购(外包)产品的能力进行选择和评价供方,主要考虑以下方面的条件:
——执有国家工商注册的营业执照,具有相应的经营范围;
——具有稳定的质量保证能力,即有相当的设施或设备、技术能力、加工或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及检测手段;
——具有良好的资信度并能提供优良的售后服务和该类产品的顾客满意程度;
——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情况、支持能力、相关经验和历史绩效及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等;
b)供应部门组织技术、生产、质管部门依据上述要求对初选的供方进行评价,填写“供方评定记录表”,依据评定结果编制“合格供方名录”;
c)选择、评价供方时,应确保有效地识别并控制风险;
d)对顾客要求控制的采购产品,应邀请顾客参加对供方的评价和选择;
e)质管部门建立并保存采购(外包)产品入厂验收及使用过程中的质量记录;
f)对合格的供方每年评价一次,填写“年度供方绩效评定表”,当供方提供采购(外包)产品的能力及质量发生变化时,可增加评价频次;根据评价结果,适时修订“合格供方名录”;
g)供应部门保存评价结果及由评价产生的任何针对采购(外包)产品和供方的必要措施的记录,包括与供方沟通和供方的供货绩效的记录,建立合格供方绩效档案。
4.1.3 采购(外包)
a)供应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库存情况及技术部门提供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消耗定额,编制“采购(外包)计划”,经最高管理者(总经理)或授权人批准后执行;
b)供应部门根据批准的计划,在确定的合格供方中进行采购(外包);对数量大或价格高的采购物资应签定采购合同;对临时需要的采购物资,由供应部门比质比价采购;
c)特殊情况需要在“合格供方名录”之外供方采购(外包)时,供应部门提出申请,注明原因和措施,经质管部门审签,最高管理者(总经理)或授权人批准后实施;
d)对有保管期要求或贵重的采购产品应严格控制采购数量。
4.2 采购(外包)信息
a)采购(外包)文件应包括拟采购(外包)产品的信息:
——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依据设计图样、技术标准、技术协议规定的内容);
——对产品的验收要求(依据产品技术条件、检验规范规定的要求);
——对产品的运输方式、价格、数量、供货日期、产品责任、保密事项,质量争议处理的要求(依据采购合同或技术协议规定的要求);
——对供方与采购(外包)产品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要求(如必要时,对供方产生和保持的记录的控制要求、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过程和设备批准、人员资格确认等要求);
b)采购(外包)文件包括“采购合同”、“技术协议”、“采购(外包)计划”等,供应部门应确保采购(外包)要求的适宜性和充分性,采购(外包)文件须经最高管理者(总经理)或授权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4.3 采购(外包)产品的验证
4.3.1 采购(外包)产品的入厂验证
a)采购(外包)产品入厂后,应存放在待检区,依据技术部门编制的采购(外包)产品的验证准则、检验项目表的规定,由供应部门向检验部门提请验证;
b)验证采购(外包)产品的检验方法、验收规则,必须按检验项目表及采购(外包)产品的技术要求和标准或合同要求执行,并与供方保持一致;
c)采购(外包)产品经验证合格,由检验人员在入库单上签字后方可入库;验证不合格时,检验人员通知供应部门办理对不合格采购(外包)产品的审理或退货事宜;
d)采购(外包)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