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 1099—2009弱筋小麦皖麦48栽培技术规程 2009-12-10发布2009-12-10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1099—2009前言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传喜、黄正来、董召荣、胡霞、司红起。本标准首次发布。免费下载 DB34/T 1099—2009弱筋小麦皖麦48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弱筋小麦皖麦48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技术标准,包括产量及产量结构指标、质量指标、壮苗指标、播种密度、大田管理及收获。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沿淮地区皖麦48小麦的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4404.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皖麦48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定,编号:皖品审 02020347;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4年审定,编号:国审麦 2004004。3.2产地环境农田生态环境符合 GB15618 的规定。在生产过程中,按照无公害肥料、农药使用准则,合理施肥、用药。3.3弱筋小麦胚乳为软质,面粉筋力适中,适用于制作饼干、蛋糕等食品。4产地选择4.1气候条件常年降水量为 800~1000 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 300~400 毫米。4.2土壤条件土壤质地以砂壤土-壤土为宜,土壤有机质含量≤ 1.3 %,速效氮含量≤ 100 毫克/千克。5产量指标及品质指标5.1产量指标亩产量400~500公斤。5.2品质指标 DB34/T 1099—2009容重≥750 克/升,水分≤12.5%,不完善粒≤6.0 %,粗蛋白质含量≤11.5%,湿面筋含量≤24%,降落数值≥300 秒,粉质仪面团吸水率≤55%,吹泡仪参数W≤100,pH值20~35,L值≥110,P/L0.2~0.3。6生产方式一村一品,集中连片,规模种植,最好采用订单方式生产。7栽培技术7.1整地要求7.1.1整地方式少免耕整地,采用江南2BJ-6型或2BJ-5型少免耕机;或旋耕机械整地,先用旋耕犁进行旋耕灭茬松土,后耙茬平整。每隔 2~3 年深耕或深松地一次,加深耕层到 20 厘米以上。7.1.2整地质量在水稻收获前 10~15 天断水,适墒耕作,保证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70 %~85 %,墒情不足应先造墒,并根据土壤墒情调整旋耕深度以及是否应用镇压装置,以提高整地质量。7.1.3“三沟”配套田内“三沟”(畦沟、腰沟、田边沟)深度达到分别达到 0.2 米、0.25 米、0.35 米左右;田外大沟深 0.6~0.8 米。开好麦田一套沟,做到竖沟、腰沟、田头沟三沟配套,沟沟相通,主沟通河。竖沟深 25~30 厘米、腰沟深 35~40 厘米、田头沟深 45~50 厘米,沟宽 20 厘米左右,减轻渍涝危害。7.2施肥7.2.1施肥原则按照增施有机肥,氮、磷、钾配合,施足基肥、重施苗肥,氮肥宜掌握返青期早施,拔节期少施,孕穗期不施的原则。7.2.2总施肥量每亩直接还田秸秆 300 公斤。亩施纯氮 13~14 公斤,五氧化二磷 5~6 公斤,氧化钾 6~8 公斤,优质农家肥 2000~3000 kg,还田秸秆 300 公斤。7.2.3肥料分配有机肥、磷、钾肥及 70 %~80 %的氮肥做基肥,20 %~30 %的氮肥做追肥。7.2.4施肥方法深施基肥:有犁沟深施和撒肥深翻两种方法。干旱年份采用犁沟深施,即随犁地将肥料施于犁沟,随即翻垡覆盖;土壤湿度较大,采用先撒施肥料,然后翻耕将肥料埋入土中。追肥施用方法:用耧穿施或趁雨撒施。7.3播种7.3.1种子质量选用的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规定指标。种子纯度≥ 99.0 %,净度≥ 98.0 %,发芽率≥85%,水份≤ 13.0 %。7.3.2种子处理未经包衣的种子可采用药剂拌种方法处理。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预防早期小麦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兼治早春麦蜘蛛、麦蚜虫。50 公斤麦种用50 %辛硫磷乳油 50ml或者 40 %甲基异柳磷乳油50 ml加上20 %三唑酮乳油50ml(或 15%三唑酮粉剂 75 克)或者 2%戊唑醇湿拌剂75 克放入喷雾器内,加水 3 公斤搅匀边喷边拌。拌种后待麦种凉干可播种。拌种不得加大药剂用量,防止产生药害。免费下载 DB34/T 1099—20097.3.3 播种期10月下旬为适宜播种期。7.3.4播种量每亩播种量8~10公斤,亩基本苗16~20万。7.3.5播种方式及播种质量机械条播:用稻麦条播机进行精量条播,行距 20-23 厘米以上,播种深度 3-5 厘米。播种要匀,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地头整齐。旋耕地块播种后要镇压。7.4田间管理7.4.1苗期管理7.4.1.1管理目标播种至拔节前,管理目标要达到全苗、匀苗、壮苗,争取早发多分蘖。7.4.1.2壮苗标准小麦进入越冬期壮苗标准:春性品种主茎 5 叶 1 心到 6 叶 1 心,单株 2~3 个分蘖,次生根 4~6条,每亩总茎蘖数 50~60 万。7.4.2管理措施及早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疏密补稀。对行内10厘米以上缺苗断垄地段,及早催芽补种或在分蘖后移栽,过稠时适当剔苗。化学除草当田间杂草密度达 50 株/m以上时,进行化学除草。2阔叶杂草防治亩用 20 %氯氟吡氧乙酸乳油 50 ml,或亩用 75 %苯磺隆干悬浮剂(亩有效成分 1克)于杂草 3~5 叶期兑水(40 公斤手动喷雾器,20 公斤机动弥雾机,下同)喷雾。禾本科杂草防治亩用 6.9 %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 40~60 ml,或亩用 10 %精恶唑禾草灵乳油 25ml于杂草 3~5 叶期,兑水 40 公斤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