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标准 > 行业标准 > 地方标准 > DB34T_1062-2009豫麦70-36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

DB34T_1062-2009豫麦70-36高产栽培技术规程PDF

大田化工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DB34T 栽培技术
资料大小:181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2/4/16(发布于吉林)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 1062—2009豫麦70-36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09-12-10发布2009-12-10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1062—2009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邢君、田灵芝、胡亚敏、谢兰光、赵炜、李平芳、马广勤、张泽会、桑涛。本标准首次发布。免费下载 DB34/T 1062—2009豫麦70-36高产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豫麦70-36的品种特征特性、产量和生育指标、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小麦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4404.1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5671主要农作物包衣种子技术条件3品种特征特性豫麦70-36是豫麦70号(内乡188)【(绵阳84-27×内乡82C6)F1×豫麦17】的变异单株经过定向自交选育而成。3.1品种特征幼苗半匍匐,叶色青绿,生长健壮。株高 70~80 厘米,基部节间短,旗叶窄长,株型略松散。根系粗壮、发达,活力强。穗长方型,穗层整齐,穗大,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均匀,饱满度好。籽粒角质,大小均匀,容重高,黑胚率低,商品性好,容重 810 克/升,粗蛋白质(干基)14.1%,湿面筋30.4%,面团形成时间 8 分钟,稳定时间 8 分钟,为优质中筋小麦。3.2品种特性分蘖力强,春季起身快,成穗率高。高抗条锈病,中抗叶枯病、纹枯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抗寒性好,茎杆粗壮,弹性好,抗倒能力强。4产量指标及生育指标4.1产量指标500~600 kg/667m。穗数 42~45 万/667m,穗粒数34~36 粒,千粒重 40 g左右。224.2生育指标4.2.1冬前壮苗指标主茎叶数 6 叶 1 心,单株分蘖 3~4 个,次生根 6~8 条。4.2.2群体动态指标基本苗 16~18 万/667m2,越冬期茎蘖数 60~75 万/667m,返青期 70~80 万/667m,拔节期2 280~95 万/667m2,抽穗期 45~50 万/667m。25整地适墒翻耕,耕深 20 cm 以上,耙碎整平,达到上松下实,无明暗坷垃。旋耕整地的需耙地2~3遍,而后再播种。 DB34/T 1062—20096肥料运筹根据产量目标,按每亩施优质农家肥 1000kg,纯氮 14~16kg,五氧化二磷5~6kg,氧化钾 6~8 kg,硫酸锌 1 kg,硫酸锰 1 kg设计施肥量。结合整地,将有机肥、磷肥、钾肥、锌肥、60 %的氮肥基施,提倡化肥深施,深度 10 cm以上。40 % 的氮肥作追肥,春季追肥时间后移至拔节至孕穗期。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 2~3 次。7播种7.1种子质量选用的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规定指标。7.2种子处理播前用 50 % 辛硫磷乳油 50 ml+15 % 粉锈宁 75 g+水 3 kg搅匀,拌麦种 50 kg,边喷边拌,稍晾干后播种。提倡使用包衣种子,种子包衣标准按 GB 15671 规定执行。7.3播种期适宜播种期为10月13日~10月22日。7.4基本苗16 万/667m~18 万/667m。10月23日后播种的,迟播1 天每667m 播种量增加 0.25 kg。2 2 27.5播种量的计算方法计划基本苗、种子发芽率、净度、千粒重、田间出苗率确定每 667m根据每667m22实际播种量。田间出苗率一般以 80 % 计算,整地质量高、墒情足按 85 % 计算,差的按 75 % 计算。播种量按下列公式计算。7.6播种方式机械条播,行距 20 cm,播种深度 3 cm~5 cm。8田间管理8.1苗期管理8.1.1查苗、补苗小麦出苗后立即查苗,缺苗断垄的用同一品种催芽补种;4~5 叶期再进行一次查苗补缺工作,发现缺苗断垄,进行移稠补稀,务必使麦苗更加均匀。8.1.2化学除草于小麦 3 叶期~4叶期进行化除,冬前防治效果不好的待早春气温回升后,小麦拔节前补防。防治方法见附录 A。8.2中后期管理8.2.1拔节期肥水管理小麦基部节间定长时追施拔节肥,每 667m 追施尿素 10 kg 左右。天气干旱结合追肥进行浇水。28.2.2中耕除草小麦封垄前进行中耕划锄。8.2.3一喷三防结合防治后期病虫害,抽穗后至小麦成熟前 20d 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加尿素溶液,或美洲星、农博士、云鹏活性肥等叶面肥 1~2 次。免费下载 DB34/T 1062—20099防治病、虫、草害9.1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在化学防治中提倡药剂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混用。农药使用符合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9.2防治方法防治适期及方法见附录 A。10收获与贮藏10.1收获时期联合收割机收获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10.2晾晒选用三合土麦场晾晒。选择晴朗干燥天气,先将晒场晒热,,薄摊勤翻,晒 1~2 d入仓。10.3贮藏干燥、趁热密闭贮藏或“三低(低温、低氧、低氧化铝剂量)”综合技术贮藏。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