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文档 |
[Table_MainInfo]
穿越2013-2017,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
看金融杠杆变化
——方正固收流动性专题一(2017.6.18)
方正证券研究所证券研究报告
债券专题 债券研究
2017.6.18
1 固收首席分析师 汤雅文
执业证书编号
号:
S1220517040006
TEL: 021-68386225
E-mail tangyawen@foundersc
[Table_Author]
[Table_Author] 相关研究
[TABLE_REPORTINFO]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投资要点
导读:2015年我们曾经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入手进行分析,
推出流动性系列报告。跨过2013年“钱荒”,2015年之后以
同业存单为代表的银行主动负债扩张,投向同业理财,最终加
杠杆投向委外的链条开始产生,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不断扩
张。2016年底的“债灾”伴随之后监管趋严再次引发商业银
行缩表,对债券市场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再次从银行资产负债
表入手,梳理最近几年银行资产负债端的变化,丰富流动性研
究体系。
摘要:
科目释义及简要分析:资产端大致分为三大类:发放贷款、
证券投资和同业资产。证券投资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
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收款项类投资,同业资产包
括存放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存放同业)、拆出资金、买
入返售金融资产(买入返售)。重点科目还包括现金及存放中
央银行款项等。
负债端同样大致对应三大类:吸收存款、同业负债和应付债
券。同业负债包括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同业存放)、
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卖出回购)。重点科目还包括
向中央银行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等。
2013和2017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变动对比:2013年同业
链条扩张主要体现在资产端的买入返售项下,以兴业银行为首
的股份行尤其激进,当时城商行、农商行的业务扩展激进程度
还远远不及股份行。127号文之后买入返售占比开始下降,同
业资产占比也迅速萎缩。应收款项类投资承接了一部分非标投
资份额。
2014年至2016年下半年,在牛市环境下,以同业存单-同
业理财-委外为主的同业链条开始扩张。同业链条得以存续的
前提是利差持续存在,并且在宽松环境下可以通过债券加杠杆
方式实现委外收益。本轮扩张的主角和先头兵是城商行、农商
行等中小银行。从负债端来看,应付债券项目占比和增速伴随
着同业存单发展迅速扩张;从资产端来看,股份行、城商行的
证券投资项占总资产比重不断上升,证券投资项下主要关注可
供出售金融资产和应收款项类投资。
近期商业银行监管政策旨在同业收缩与去杠杆,银监会近期
出台8大文件涉及业务各方面,清查银行同业业务、理财业务
等。
去杠杆带来银行缩表,对债券负面冲击高峰或已过去。按照
监管要求,若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范围内监管,考核是否
超过1/3指标,压力测试结果显示,截至2017年3月,包括
浦发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兴业银行、上海银行、厦门
农商行和浙商银行在内的几家股份行和城商、农商行超过
0.34。从结构来看,农商行和股份行的指标数值明显超过五大
行;从趋势看,除了厦门农商行、杭州银行等超标较多的银行,
部分银行(同业负债+同业存单)/总负债的占比从2016年底
至2017年3月已经出现了下行。
同业存单未来演变的结果可能是量价齐跌。受到同业链条解
构的影响,展望2017年6月份及之后的商业银行报表,大银
行和中小银行的变化或有分化。资金从非银回到中小银行,再
回流大银行。超储的利用效率可能会随着链条拆解而降低,信
债券周报
研究源于数据2研究创造价值
用整体出现收缩。
对中小银行来说,由于负债端同业存单发行受到限制,资产
端的委外投资也受到影响,真实的缩表可能发生在中小银行,
且小银行收缩的程度更加剧烈。
对大银行来说,大银行的缩表并不是量上的影响,更多是结
构性影响。同业存单配置需求减弱腾挪出更多债券配置空间,
而大银行的风险偏好普遍更低,对于利率债和中高等级信用债
构成利好。
银监的监管依然在持续,部分银行还因为问题较严重延长了
自查报告提交时间,但监管边际上的效率正在递减。
同业链条收缩之后,配债的资金从哪里来?首先去杠杆带来
整体信用的收缩,银行总体负债端的收缩带来资产端的收缩。
但从结构来看,中小银行主动负债发行同业存单主要依靠大银
行购买,大银行的资金则来自央行OMO、MLF等投放的基础货
币。初始资金链条可以理解为从大行到中小行到非银机构再购
买债券和非标,去杠杆资金回流大银行,资金使用效率降低,
货币乘数下降,超储率可能回升。事实上,只要央行投放的基
础货币不减少,配债资金并不会实质减少,只是从中小行、非
银机构变成了大银行。
对应到债券收益率,我们认为监管风暴使得收益率已经超
调,行至2017年年中,我们对债券市场的观点转向积极:在
经过三个季度的债市下跌之后,目前的债券市场已经具备较好
的投资价值,我们可能正站在新一轮债市牛市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