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09-27研展中心蔡强 产品月报上海老洋房解析回忆历史 展望未来 花园洋房是老上海建筑中的极品 一段有典故的花园洋房,意味着它曾占据了一部分上海的历史 无论从建筑价值还是历史价值来衡量,它都是上海历史建筑的重头戏 让我们放慢节奏,放驰心绪,重温那段如烟如梦的上海1920…… 目录 一、老洋房的分布 二、老洋房的发展史 三、上海老洋房的建筑风格 四、经典洋房欣赏 五、问题与想法 一、老洋房的分布 1. 英租界 范围 1845年:
北-南京东路
南-延安东路
东-黄浦江
西-河南中路 范围 1855年:
北-苏州河
南-延安东路
东-黄浦江
西-西藏路 上海租界 2. 美租界 1848年:苏州河北岸的虹口地带西至西藏北路,东至杨树浦北三里
1863年:与英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就此逐步扩大面积 3. 法租界 1849年:延安东路以南,人民路、龙潭路以北,西藏路以东至黄埔江
1862年:自我扩大租界范围,成立公董局行政机构 法租界及城内地图 房契 3. 法租界 第一次扩张在1860年,小东门外沿江的一片土地被纳入界内;
第二次扩张在1900年,西界由今西藏南路向西推展到今重庆中路和重庆南路;
第三次扩张在1914年4月,以《上海法租界推广条约》为依据,将今重庆中路和重庆南路以西至徐家汇原本席间纵横、村落散处的沃野平畴,全部划归法租界管辖。
这个法租界新扩充的区域,就是通常人们所称的“西区”。法租界西区是上海租界最晚形成的一个区域,因此法租界反倒可以从容的为他进行整体布局,寻找最合适的发展定位 三次扩张: 3. 法租界 重要两点: 1900年,法租界公董局通过了一项房屋建造法案,规定在今嵩山路以西的扩充区内,除非得到总领事的同意,禁止建造木材和土墙组成的中式简陋房屋。1921年,公董局又决定在公馆马路、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霞飞路、福煦路(今延安中路)、贝当路(今衡山路)等主要的道路上,如要申请建造中式房屋,该房屋的外立面必须是西式样子,才能发给营造许可证。由于这些规定执行得比较严格,几十年下来,就造成了法租界西区境内几乎是清一色的西式建筑。与上海其他区域在建筑上中外互见、东西交错的格局和景观不同,法租界西区的建筑更洋派,更“世界主义” 1938年,法租界当局又出台了《整顿及美化法租界计划》,这一计划将海格路(今华山路)、姚主教路(今天平路)以东、拉都路(今襄阳南路)、古拔路(今富民路)以西、福履理路(今建国西路)以北、福煦路(今延安中路)以南地区列为特别高级的住宅区,并规定这个特定的区域内,只准建造“连幢房屋”和“单宅或双宅房屋”,且需有暖气设备(或壁炉)和卫生设备,如不符合这样的标准,将不再核发营造大执照。这些规定大幅提高了区域内建筑的档次和建造标准 20世纪20年代的《海关十年报告》说:“1920年前的八年里,法租界共有欧洲人住宅432幢,而1920年和1921年两年里就造了552幢。”这一场豪宅建设运动一直持续到1940年代末。“西区”因此而成了中外富人聚居地国际化社区,真正意义上的“富人的天堂” 小结:
没有租界就没有近现代意识的上海(上海租界是全国48个租界中最成功的)
租界具有两重性。一面侵犯中国主权,一面带来先进的文化、思想意识与物质文明,促发上海的城市建设。
上海租界的兴衰与老洋房的发展息息相关 老洋房区域分布 39% 29% 9% 8% 观点:
1、租界选址与殖民者对上海“东方门户”、“通商口岸”城市定位紧密联系。
表现为:选址紧邻黄浦江,抢占苏州河河道、虹口港等重
要港口、码头,便于殖民者早期的军事战略目的,和后期
的国际贸易、资源掠夺等 2、花园洋房选址注重居住环境的私密。
表现为:居住区域与租界办公区域“分离而不远离”;
保护居住环境的私密与安全;
邻近交通主干道,出行便利;
选址与华人居住聚集区相区隔 二、老洋房的发展史 花园洋房发展时期 (1843—1918) 产品特点:
讲究排场、平面布局铺张,内部装饰极尽奢华、建筑结构多为砖石承重、木屋框架、铁皮屋顶、楼道和房屋均设有壁炉、起居式、卧室、客厅、宴会厅、卫生间装饰极尽奢华
仿早期欧洲式建筑风格,拥有数顷至数公顷的大花园,也有一些别墅的花园融合了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情怀 位置:租界(条约规定:侨民不得拥有租界以外的地产)
客层:殖民统治者、清廷命官、商业巨头 代表性建筑:丁香花园,1900年
法国公董局董事住宅,1905年
渊源:1900年建于海格路的(现为华山路849号)英国泰兴洋行大班林克劳夫的住宅,此宅后卖给了李鸿章之子李径迈,也有传说此建筑为清朝命官李鸿章为其宠妾丁香的金屋藏娇之所。
另一栋代表性建筑为建于1905年的原法国公董局董事住宅,建筑式样为法国文艺复兴式,被誉为小白宫 背景:清廷与西方各列强签订条约,上海开埠 。。。。。。以上简介无排版格式,详细内容请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