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论文《家庭结构、儿童看护与女性劳动供给-来自中国非农村的证据》(pdf 20).rar
内容摘要: 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儿童看护的供给体制逐步由单位福利式供给转向市场化提供,儿童看护方式的变化对劳动力的供给产生影响。本文利用CHNS数据研究了在儿童看护提供机制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家庭结构变化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发现家庭结构对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的影响程度更高。在非农村地区的儿童看护上,我们没有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文章的政策含义是降低儿童看护成本、提高儿童看护服务的可获得性能够提高劳动者、特别是女性劳动者的劳动参与率、延长其劳动时间。
关键词 儿童看护 家庭结构 劳动参与率 劳动时间
1. 研究背景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劳动时间与中国男性的差异不是很大,远远高于同期发达国家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这除了新中国倡导的"女性顶起半边天"的社会风尚以外,还得益于中国以企业为主体的福利提供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低工资、高福利"的时代,企业免费或者以极其低的价格提供了托儿所、幼儿园等幼儿教育服务,从而为女性提高劳动参与率、延长劳动时间提供了时间保证。
90年代以来的企业改革打破了以上的福利提供机制,为了提高经济效率,大多数企业不再提供托儿所、幼儿园等福利性服务,代之以社会服务的市场化改革。幼儿教育的市场化改革是中国经济转轨的一部分,但是,基于中国传统的家庭分工模式,这种转轨会对不同性别劳动者的劳动供给产生不同的影响。已有研究结果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幅度大于男性(杜凤莲、杨建春,2006)。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知道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内在机制,而幼儿教育服务的市场化就是导致性别参与率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Viitanen(2005)发现在英国,正式的幼儿教育成本上升和可获得性下降的情况下,年轻母亲的劳动参与率会下降。Heckman(1974)认为决定是否工作以及实际工作时间的因素是使用正式幼儿教育资源的价格。Lokshin(2004)得出的结论是母亲的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会随着幼儿教育价格和工资的变化而变化。Blau,D.M(2005)发现幼儿看护成本提高会降低母亲,尤其是单身母亲的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Teplova et al(2006)发现在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儿童看护的可获得性急剧下降,而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也大幅度下降,她们的研究发现,在提供儿童看护和带薪产假企业工作的女性更愿意参与劳动和就业,而在新成立的私营企业就业的女性更容易退出劳动力市场。Short et al(2001)发现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儿童看护的性别差异。在对儿童看护和劳动供给关系的研究中,许多文献大都直接研究儿童看护补贴、看护成本对劳动供给的影响(Blau,1989;GLASS,2004;Tekin,2004; Viitanen,2005),但是,在中国转轨时期,由于完善的竞争性市场尚未形成,幼儿教育和看护的价格就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切性,从而,直接研究儿童看护成本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其结果就缺乏可靠性。而儿童看护补贴的形式也不统一,很多单位给予本单位职工的看护补贴以价格补贴的或者幼儿园、托儿所的可获得性来体现的,所以在中国,直接研究看护补贴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就受到数据的限制。Kilburn(2002)的研究巧妙地避开了这一数据难题,她发现在中国城镇,幼儿园的可获得性与女性劳动参与率成正相关关系。即使如此,学前儿童父母通过房地产市场交易可以选择幼儿看护服务便利的社区,因而利用社区层面数据构建的儿童看护服务可获得性依然存在内生性的可能。事实上,在中国这样一个家庭观念比较浓厚,强制退休年龄较低的国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曾经得到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赵耀辉教授、沈艳博士,复旦大学陆铭副教授的有益建议,在此表示感谢,文中所有的错误和遗漏都属于作者本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