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UCLA孤独量表
[UCLA Loneliness Scale
(Russell, Peplau,&Cutrona,1980;Russell&Cutrona,1988>
量表简介:
该量表评价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这种孤独在此被定义为一维的。
原始的UCLA:量表(Russell et al, 1978)有20个条目,是从Sisenwein (1964)博士论文所提出的75个条目库中选出的。这些条目有许多来自20个心理学家对孤独体验的描述,还有一些来自Eddy (1961)的量表.每个条目有4级频度评分:4:我常常有此感觉;3:我有时有此感觉;2:我很少有此感觉;1:我从未有此感觉。UCLA原始表20个项目的陈述都是正序计分。
原始表的潜在问题是有可能出现全都做一种回答而导致假象的错误(因为所有20个条目都指向孤独),同时也缺乏区分效度(无法从本质上将对抑郁和自信等的测验区分出来)。1980年,作者对UCLA初表做了修订(这里称为第二版)。在原来20个条目的基础上又加上了19条积极的反序计分条目(如“我觉得与周围人关系和谐”),复用于162名大学生。用六个额外的问题(如“你一生中有多少时间感到孤独?”“最近两周内你有多少时间感到孤独?”)用于作为“明确的孤独自我标签”,它与全量表的a系数为0. 78。根据与这一指征的相关性筛选出10个正序与10个反序陈述条目。将这些条目随机排列就构成了UCLA第二版。该量表目前应用最广。
与原始表一样,修订表得分亦是20-80。积极陈述(即非孤独条目).得分在计人总分时应行反序计分。
从本量表中选出4-8条可做普查之用。即便只用4条亦可得出较理想的a系数。
本节所附的第二个量表即第三版,是作者为非大学生成人所设计的。因为在大范围的老年人普查中发现,对UCLA条目的理解需要较高的阅读能力。第三版的设计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它含有11个“孤独”正序条目与9个“非孤独”反序条目(其中有一条用正序陈述。
信效度测试
Russell (1980)研究了UCLA第二版的试用情况。第一次用于160名大学生,第二次用于237名大学生。用第二次研究(男102,女128)建立常模,男性均值=37.1 (SD=10.9),女性均值=36. 1 (SD=10. 1) 。
Gutek等(1980)用一个4条修订表电话调查了洛杉机的382名成年人。全量表分为4-16。调查中18-30岁者平均得分8. 3, 60岁以上者为7. 3。得分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与人们的直觉不符(经验认为老年人孤独感可能强些),但这一点业已被后来的工作所证实。
UCLA第三版已用于各种人群,包括487名大学生(X=40.1, SD=9.5), 305名护士(X=40. 1, SD=9. 5), 311名教师(10条表得分X=19. 2, SD=5. 1), 284名老人(X=31. 5,SD=6. 9)。
内部一致性:Russell (1980)报告,第二版20条修订本的。系数为0. 94。其他人的研究结果类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