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运营治理 > 公司治理 > 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PPT

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PPT

baizhizi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1251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PT(49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6/24(发布于吉林)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目录 一、股权激励简介 1、定义 2、起源于发展 3、股权激励的特点与流程 4、中国股权激励的现状 二、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 1、定义 2、二者区别 3、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 特点 三、非上市公司 实施股权激励的重要性 四、非上市公司实施 股权激励的障碍 五、方案设计与实施 1、方案的基本类型 2、现行经典方案 3、注意事项 六、案例分析 1、华为案例 2、本组对案例思考 七、本组的思考 1、对非上市公司股权 激励本组思考 股权激励简介 定义 (1)股权激励是指通过多种方式让员工(尤其是经理阶层和核心技术骨干)拥有本企业的股票或股权,使员工与企业共享利益,从而在经营者、员工与公司之间建立一种以股权为基础的激励约束机制,经营者与员工以其所持有的股权共同参与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并承担公司经营风险,进而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式。 (2)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 股权激励简介 起源于发展 据凌通投资:股权激励的起源在中国,中国最早的股权激励出现在500年前,其制度之完善,使用之普遍,对经营的促进之明显比现在的美国,也有过之无不及,晋商在500年前就全面大力度地创造和广泛使用了股权激励。人身顶股制是晋商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它使的东家(股东)掌柜(高管)伙计(职员)的利益完全地统一在一起。只有而且只要公司挣钱,东家、掌柜、伙计就能挣钱。 一般认为:股权激励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旧金山的一名叫路易斯凯尔索的律师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份员工持股计划,到了70年代,一种新的股权激励方式——股票期权又应运而生,有效地解决了“内部人控制”和“人力资源资本化、证券化”的问题,一诞生便备受瞩目和推崇。 股权激励简介 起源于发展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推行了ESOP,随后职工购股计划、股票期权计划、401(K)等股权激励模式纷纷出台,日本于60年代后期也推出ESOP等形式的股权激励。股权激励在美国、日本的推行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引起法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起而效之,使得股权激励成为一种国际潮流。由此,股权激励在美、欧洲、日本等西方国家获得长足的发展。 目前,员工持股计划和股票期权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推广和应用,迄今为止,美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达到了20000余家,有3000多万企业员工参加了各种持股计划,全球工业企业500强中90%都实施了股票期权制度。 股权激励简介 起源与发展——中国 20世纪90年代股权激励在世界兴起,中国也在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在没有法理依据的情况下,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大胆尝试。 1993年万科公司聘请香港专业律师起草并制定《员工股份计划规则》,走在时代的前列。 1999年9月,天津泰达制订了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第一部成文法-《激励机制实施细则》。 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决定》充分肯定了经营者“持有股权”的激励方式 2002年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确立管理与其他要素一起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006年1月1日证监会发布实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同年9月30日,国资委、财政部发布实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股权激励试行办法》扫清了股权激励的限制性障碍。 截止2006年12月31号,有100多家公司表示要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有40几家已经推出具体的股权激励方案。 股权激励简介 股权激励的特点与流程 1、股权激励是一种长期激励计划,主要影响员工将来的行为 2、使员工与企业业绩挂钩,提高员工忠诚度,限制员工跳槽 3、既可以采用现金支付,又可以采用股票相关方式支付 4、使员工与企业形成以产权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共负盈亏 使人力资本的回报形式从“管理权”向“剩余价值索取权”的转变实现经营者与股东利益的高度一致。 操作流程:进行持股计划的目的与可行性研究;对企业 进行全面评估;聘请专业咨询机构参与计划制定;确定股份 的配额和分配比例;明确持股的管理机构;解决实施计划的 资金的筹集问题;制定详细的计划实施程序;准备审批资料,履行审批程序 股权激励简介 中国股权激励的现状 1.没有切实法律依据。尚没有任何一部类似于美国《国内税务法则》的国家法律涉及到股票期权制度的基本构架与实施细则,也缺乏类似于美国证券交易法中关于股票期权行权与交易的法律条款,因此在法律上没有切实依据。 2.缺乏政府税收支持。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对股票期权计划都有税收优惠。而我国税法规定:股息、红利所得,股权转让所得适皆用个人所得税比例税率。但授权日不用缴纳,行权时才根据实际收益纳税。当股权激励一次实现收入过高时,累进税率也迅速提高,其激励作用弱化甚至消失。 3.滞后的市场环境。境内许多公司分别在2000年前后制定了员工期权激励计划,但由于法律政策、市场规则等的束缚,无法解决股票来源等问题,迫使股权激励采用变通的方式,甚至无法实施,或者实施之后也未取得良好效果。 股权激励简介 中国股权激励的现状 尽管目前国内尚无一套成熟科学的股权激励方案,但是国内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热情依旧有增无减,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相信随着市场的完善和法规的健全,股权激励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青睐。 股权激励政策曾经一度风靡中国,又曾经一直沉寂,而2009年6月3日,知情人士透露,随着 《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的日臻完善,由财政部拟定的金融机构高管规范性文件将于近期出台,该文件将对股权激励作出方向性的界定。孟庆轩解释,中国国情的特殊之处在于,国内金融机构的特点是高产业集中度、客户高储蓄率、新兴市场高成长性和隐性的政府信用,因此,激励措施和定价无法与国外同业机构有可比性,需要把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因素量化,才能形成一套合理的激励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