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运营治理 > 公司治理 > 私募股权投资逻辑课件PPT

私募股权投资逻辑课件PPT

zhikun3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3330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PT(94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6/22(发布于上海)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私募股权投资逻辑 2012年4月 取 势 明 道 优 术 正 心 目录 目录 宏观大势研判 全球经济发展格局 技术革命与产业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方向 我国经济近期走势及政策导向 全球经济发展经历了3个运行模式,2008年金融危机后,新的运行模式将会出现 全球经济发展格局 5 全球经济发展4个运行模式 全球经济发展4个大趋势 全球经济发展格局 6 全球经济发展4个大趋势 1 2 3 4 经济大稳健 即无论以何种指标衡量(GDP 增长、通胀、 失业率等),全球经济的稳定性都在不断提高 全球化 即各个国家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全球范围内的分工明显 金融自由化 即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工具,新问世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目的是满足投资者不断增长的需求 全球经济处于再平衡的转型过程中 全球经济发展格局 7 旧的运行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必须经历大规模的变革才能进入一种新的运行模式。在目前的时间点上,不但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等需要改革,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等也需要改革 发达国家需要加大出口和投资的比重,而新兴市场国家则需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改革目标:全球经济的再平衡 美国去金融化 美国经济需要降低金融和服务业在经济体中所占的比重,而加强制造业,即“去金融化” 欧洲去福利化 欧洲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削减财政赤字,改革其陈旧的劳工体制,降低福利,增加竞争力,即“去福利化” 中国去资产化 中国则面临着在新的形式下的经济转型,逐渐摆脱对于房地产业的依赖,即“去资产(房地产)化”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正处在转型关键时期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方向 8 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论 中国正处于由起飞阶段向成熟阶段的过渡之中,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类似于日本40年前、韩国20年前的情况 拐点出现之后出现增长减速,GDP平均增速下降2个(如韩国)至4个(如日本)百分点 考虑到中国是一个地区差异巨大的大陆经济体,中国经济减速幅度或低于日、韩 中国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跨越过去急需产业升级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方向 9 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3000美元至5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4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成功跨越了中等收于陷阱 2010年中国人均GDP 4400美元。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均GDP将跃升到5000美元,并向8000-10000美元挺进,这一时期仍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时期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急需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产业升级 中等收入陷阱 “十一五”时期我国已悄然跃过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直至最终枯竭的转折点。“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有两个重要标志 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减少,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结束。尽管我国目前还有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但40岁以下的青壮年剩余劳动力仅有5800万人,剩余比例只有11.7%,加上中西部农民工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务农的人口已被统计为农业劳动力,实际剩余劳动力可能更少, 二是工人工资全面上涨,远高于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2011年全国共有24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2%。2006 年以前农民工工资年均增幅小于 10%,而2006年之后同比增幅已突破10%。我国已在2006—2010 之间的某个时刻悄然越过了刘易斯拐点 中国已经迎来刘易斯转折点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方向 10 我国人口红利周期顶峰即将过去。“人口红利”是指由生育率、死亡率的降低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年轻化所带来的适龄劳动人口比例提高、人口总负担下降,进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潜在因素。 “人口红利期”则指人口红利存在的一段黄金时期,主要用人口抚养比或人口负担系数来衡量。国际上通常把0—14岁少年儿童人口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和占15—64岁适龄劳动人口的比重称为人口抚养比,一般而言,人口抚养比在50%以下的这一段时期为“人口红利期”,50%以上的时期为“人口负债期”。 我国人口抚养比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一直处于持续下降态势,2015年预期我国人口抚养比将达到历史最低点37.6%,之后将转降为升,并预期将于2033年达到50%以上,进入人口负债期。因此,我国的人口红利期还将持续20年,但人口红利顶峰即将过去 中国人口红利顶峰即将过去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方向 11 12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历了三个大的经济周期,每次周期约为十年,这三次周期都是以改革或外部因素推动,未来几年我国将面临下一次经济周期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方向 中国同时也受政治周期影响,在换届一到两年内,大举建设就会出现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方向 13 前两次经济周期最大的表现为以产能余缺特征,一个完成的产能周期始于产能短缺局面出现,经过大量的新建与集中释放,最后止于产能过剩局面的普遍出现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方向 14 周期 实体经济 宏观政策 产业及过剩表现 后果表现 1991年 -2001年 2002年 -2012年 199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20%,同时经济快速增长 1994年通货膨胀率达到20% 1995-1997年对外贸易盈余急速增加 1998年出口增长下滑 200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20%,同时经济快速增长 2004年通货膨胀率达到5%,阶段高点 2005-2007年对外贸易盈余急剧增加 2008年出口增长下滑 1994年针对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和货币紧缩 1998年积极的财政政策 1999-2000年股票市场估值抬高 2000年出现互联网泡沫 2004年针对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和货币紧缩 2008年积极的财政政策 2009-2010年股票市场估值抬高 2010年出现中小板与创业板泡沫 代表行业:纺织行业 1999年政府提出的产能过剩产业为纺织、烟草、玻璃、石膏、电解铝、拖拉机、自行车轮胎等 代表行业:钢铁行业 2009年政府提出的产能过剩产业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电解铝、多晶硅、风电设备、造船等 1990年代的周期最显著遗产为大量银行坏账,2000年前后四大国有银行坏账率不低于20% 2001-2002年股票市场存在非常大的估值泡沫,在以后几年的下跌中才释放 2000年代的周期的银行坏账可能在以后显现出来,2009年国家四万亿投资下去导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额10万亿,其风险最终会出导至银行 2010-年股票个别板块存在很大泡沫,房地产价格泡沫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