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运营治理 > 其他资料 > 2007年医药商业嬗变之路(doc 12).rar

2007年医药商业嬗变之路(doc 12).rar

鼎新医药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医药商业
资料大小:51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6/3/16(发布于上海)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2007年医药商业嬗变之路

药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属于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中国医药流通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成为中国医药领域不容忽视的力量。然而,一起走过的2006年,对于广大医药商业的从业者来说注定是刻骨铭心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他们经受了药品降价、治理商业贿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等多项改革政策调整带来的阵痛。或许在2007年,这种难以名状的痛楚还将延续。一起回顾,一起思考,敢问医药商业面临利润紧缩的微利时代路在何方?
06年回顾:承载改革与发展两重任
一、“利润增长收入增长”的效益型高增长行业运行态势悄然蜕变
2006年医药行业整体陷入低谷,持续20多年来的效益型高增长(利润增长收入增长)态势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进入到了“平稳增长期,成本不断上升,效益水平不断下降”的阶段。据悉,目前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平均毛利率在6%左右,但由于企业规模小、产品同质化严重、仓储运输等费用高,平均费用率为4%-10%,因此多数医药商业企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在原来的市场环境下,医药行业的各种问题被高速增长的利润和业绩掩盖了。受治理商业贿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以及药品降价政策等因素影响,截至2006年9月30日,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374.64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36%,比历年来20%的平均增速明显下降;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57.38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8.00%,低于2003年至2005年20.88%的平均增速,处于2003年以来的低谷时期。

从细分后的子行业来看,作为我国处方药主体的化学药行业,是受市场环境影响最大的子行业。截至2006年9月30日,化学药行业销售收入增长15.28%,利润总额增长负3.78%。中成药行业基本以OTC为主,受政策影响较小,但鱼腥草注射液等被叫停,中药现代化陷入困局,中成药子行业在销售收入增长15.17%的情况下,利润总额仅增长2.46%。生物制药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国家支持力度较大,发展相对稳定,销售增长26.19%,利润总额增长20.22%。 在年终发布的业绩预告中,白云山预计2006年度净利润将同比下降50%~100%。而天目药业、鑫富药业等企业也都先后发布了预计利润大幅下降的报告。

二、医改“社区年”, 社区市场是药企拓展的蓝海战略
2006年,是中国医改进程中的“社区年”,社区卫生服务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并正式进入国家“十一五”规划范畴。为此,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还做出了重要批示,国务院成立了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吴仪副总理担任组长。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制订了一系列指导城市社区卫生发展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截至2006年11月底,全国97.4%的地级以上城市和92.8%的市辖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已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5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967个。

城市社区第三终端市场逐渐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这是国家行为,为医药“十一五”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城市社区第三终端发展的拐点,成为中国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从现在的100亿元规模向400亿元进军。这为医药企业的市场拓展提供了另外一条出路,选择生产适合社区市场的品种,采取专业化的推广拓展社区市场应该是药企发展的蓝海战略。

三、低端市场空间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取得明显成效。

在医疗服务系统所占的市场份额中,城市、社区、农村三级医疗体系,医药行业通常称之为高端、中端、低端市场。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就已经建立起了城市、社区、农村三级医疗体系,医药行业通常称之为高端、中端、低端市场,三级市场所占比例大致是50%、30%、20%。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端市场由于地理位置以及人才的优势迅速膨胀,使得中国整个医疗市场规模20年来增长了30多倍,已达到近4000亿元人民币,高、中、低端市场所占比例已演变为80%、10%、10%。这个变化带来的正面效果是,大型医院硬件水平迅速提升,不仅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对许多疾病的治疗水平也提高很快,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负面效果是,一方面,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医院,大医院就诊环境十分拥挤,老百姓觉得看病难;另一方面,3000多亿元医疗支出的增长中,政府出钱并不多,大部分分摊到患者身上,所以老百姓觉得看病贵。过度市场化导致政府在一些公共卫生管理上调控能力较弱,在医药购销环节中出现很多“潜规则”,并带来了临床用“伪新药”的繁荣,这更引发了公众的不满。

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6年9月底,全国已有1433个县(市、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有4.06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国农业人口的45.8%。从总体上看,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运行平稳,逐步规范,参合农民因病致贫有所缓解,农民医疗负担有所减轻。《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正式实施,“十一五”期间全国农村卫生建设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得到积极推进。全国卫生系统广泛深入开展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工作,“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部属部管医院支援西部地区农村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派驻医师共诊治病人198.4万人次,提高了受援医院的医疗质量,加强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等工作。同时,军队医院对口支援西部地区医院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

四、“以药养医”成为众矢之的,医药行业反商业贿赂行动全面展开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政方针指引下,为了平息“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缓解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的社会矛盾,医药行业管理部门、新闻界将监管和监督的重点放在了医疗服务业和制药业。据悉, 医药行业“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五年之内取消“以药养医”制度,这将带来行业的重大变局,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在投入相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