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司机商务礼仪
所谓司机商务礼仪,指司机人员在与乘客的交往中,以及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应该遵循的礼貌和准则,是司机人员“安全有道、行车有德”的具体体现。
一、着装
三、接待注意事项
四、接待流程
五、轿车位次图
六、驾车注意事项
二、接待礼仪
司机应要注意自身的着装,不要以为车内是私人空间,而忘乎所以,甚至有些男性在天热的时候光着膀子开车。
一、着装
二、接待礼仪
1、开车前保持车内空气清新卫生,不要等到客人上车后才发现车上有许多杂物。
2、准时到达接待地点。(最好在出发前短信告知客人并写明自己的车号,即使遇到特殊情况未能准时到达,也要及时向客人说明并道歉!)
3、见到客人后,最好是下车迎接并主动作自我介绍,同时了解清楚客人的身份,将最重要的客人安排在副驾驶后座上,帮助客人开车门,并将手放在车门上,以防客人碰头。
二、接待礼仪
4、主动为客人准备好矿泉水,如果发现客人在喝水时,尽量放慢车速。
5、客人上车后,要征询客人意见,是否需要听音乐或收音机?音量是否适宜?如果发现客人在休息或接听电话时,主动放小音量。
6、主动告知客人休息时座椅的调节开关和灯光的开关处。
7、无论时间长短,司机不可在车内吸烟!
8、在开车过程中,司机不得将杂物抛出窗外。
陪同引导
司机应走在客人的左侧前方约一米左右的位置;
行进速度须与服务对象的相协调;
行进中一定要处处以对方为中心,经过拐角、楼梯等处,要有及时的关照提醒 ;
请对方开始行进时,应面向对方稍许欠身,行进中与对方交谈或答复问题时,应以头部、上身转向对方。
三、接待注意事项
上下楼梯
礼让客人,客人先上后下。
进出电梯
以礼相待,请客人后进先出,司机站在门口礼让对方并顺势做出“请”的动作。
出入房门
引领客人出入房门要先通报;
要反手开关门面向他人;
礼让客人请对方先进先出;
要为客人拉门。
三、接待注意事项
接到客人之后,
先在机场或者车站
与客人寒暄几句。
必须侧身为客人引路。
准备迎接牌(接待不认识的客人)
为客人提大件行李(装有贵重物品手袋除外)
为客人引路
为客人开车门(客人先进、后出)
为客人伸手防撞车顶(哪怕是象征性的也好)
征求或者介绍日程安排
路途选择话题聊天(天气、环境等)
适当介绍单位基本概况
介绍本城市的旅游资源
长途中让客人在车上休息(注意关掉车中音响)
四、接待流程
善选言谈话题
(1)以中性、高雅、轻松、时尚、擅长话题为宜。如新闻、天气、现场气氛。
最好是双方既定的或共同关心的话题。
(2)交往五不问:
第一不问收入问题,
第二不问年纪大小,
第三不问婚姻家庭,
第四不问健康状态,
第五不问个人经历。
话题界限表
五、轿车位次图
公务交往
司机
宾客
公务交往,换而言之,接待客人是一种公务活动。参与活动的车辆归属于单位,驾驶司机一般是专职司机。就双排座轿车而论,公务接待时轿车的上座指的是后排右座,也就是司机对角线位置,因为后排比前排安全,右侧比左侧上下车方便。
重要客人
司机
宾客
接待重要客人。接待高级领导、高级将领、重要企业家时人们会发现,轿车的上座往往是司机后面的座位,因为该位置隐秘性比较好,而且是车上安全系数较高的位置。
五、轿车位次图
当车上乘坐的是老、孕、病乘客时,应该稳速行进,以保证他们的安全和舒适。而且在上下车的时候,如果可能的话,应该主动搀扶一下。
六、驾车注意事项
系安全带,是开车前的准备工作。安全带可有效吸收人体的动能,因此可减小一部分能量并降低受伤危险。
为保持车里新鲜的空气,司机必须带头不在车里抽烟。
如果需要接打手机,必须先停车,以保证自己和其他乘客的安全。
非注意盲视
一些国家法律明文规定,不许司机在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原因是这会分散司机注意力,增加安全隐患。
那么打手机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们注意力的集中?美国西华
盛顿大学研究人员用两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回答了这个问题。
视而不见
研究人员让一名小丑在校园内一座小广场上表演杂耍。这名小丑身
穿华丽服装,戴一个红鼻头,脚蹬一双大号鞋子,胯下骑一辆独轮车,在广场上显得非常惹眼。
尽管校园里出现小丑是件稀罕事,但是研究人员在对广场上151名行人进行调查后发现,一边打手机一边从这名小丑身旁经过的人
中,只有四分之一注意到他的存在。
主持这项研究的艾拉·海曼教授说,这种现象叫做“非注意盲视”。
与之相比,没有打手机的行人大部分注意到了小丑的存在。其中结
伴而行的人中注意到小丑的人数比例最高,达到71%。
六、驾车注意事项
难走直线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打手机不仅影响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而且让人连走路这样简单的“任务”都变得难以顺利完成。
研究人员在同一座小广场上进行了另一个实验。他们通过观察196名行人的走路姿态发现,一边打手机一边走路的人通常 “步履比较缓慢,步伐欠稳,难以意识到周围人的存在”。
而且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些人的方向感变差,甚至不能走出一条直线,必须“不停调整行走方向”。
相信不少人曾在马路边的人行道上或超市的货架间看见有人一边打手机一边来来回回踱步的情景。这与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一样,也可以被认为是打手机对人们行走能力产生 “副作用”的表现。
六、驾车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