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论文 > 组织论文 > 组织管理论文 > 基于美世岗位评估法的D公司总部薪酬体系优化设计_MBA毕业论文PDF

基于美世岗位评估法的D公司总部薪酬体系优化设计_MBA毕业论文PDF

zjdaimay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2578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4/29(发布于浙江)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基于美世岗位评估法的D公司总部薪酬体系优化设计_MBA毕业论文PDF”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电子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 THESIS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论文题目 基于美世岗位评估法的 D公司总部薪酬体系优化设计 专业学位类别 工商管理硕士 学 号 201972150737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杨贤 邵云飞 教授 学 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 密级 公开 UDC 注 1 学 位 论 文 基于美世岗位评估法的 D公司总部薪酬体系优化设计 (题名和副题名) 杨贤 (作者姓名) 邵云飞 教授 成都 指导教师 电子科技大学 (姓名、职称、单位名称) 硕士 工商管理硕士 2023年 5月 19日 2023年 06月 申请学位级别 提交论文日期 专业学位类别 2023年 3月 28日 论文答辩日期 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注 1: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 UDC》的类号。 Optimization and Design of Salary system Of D Company Headquarters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Position Evaluation A Master Thesis Submitted to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Discipline Student ID Author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201972150737 Yang Xian Supervisor School Prof. Shao Yunfei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摘要 摘要 近年来通信行业内企业竞争逐渐激烈,企业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对业务区域和 规模的争夺上,也体现在对人才的争夺上。经过疫情三年,企业要稳中求进,稳定 好的员工,吸引新的人才。从 70后到90后的企业雇员们,则对个人收入更加重 视,所以要保持企业对人才的竞争力,就需要全面提升薪酬对人才的吸引力。这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薪酬水平是否有优势,奖金设置大小,薪酬结构是否合理, 薪酬管理是否规范合法,什么时候调薪,调薪多少,职位晋升路径等等。这些关于 薪酬的方方面面,归根结底要在岗位分析、岗位价值评估、岗位等级划分、薪酬体 系设计、薪酬制度实施等人力资源工作上来实现,或者说体现企业对不同的雇员分 别持什么样的付酬理念。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健 全的薪酬管理系统则要建立在很多细致的工作结果上。想要建立科学、健全的薪酬 管理系统,则要依靠于在此系统下的许多支撑性工作,比如工作分析、岗位评估、 薪酬调查等。这些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决定了薪酬体系的好坏,也直接 影响薪酬管理的效果。薪酬体系设计关系到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价值交换,也直接体 现了企业自身的付酬价值观。 本文运用 MBA课程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管理工具,在研读关于薪酬、薪酬 管理、岗位价值评估等理论的基础上,以 D公司总部的薪酬体系为主要讨论对象, 首先从行业、企业规模、部门岗位设置、人员组成等方面做出背景介绍,然后对 D 公司总部的员工进行薪酬满意度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分析诊断 D公司总部的 薪酬体系现状。从而明确 D公司总部薪酬体系和薪酬管理中存在着岗位价值评估 不到位、体系设计追求“时髦”与公司实际情况脱节、薪酬水平落后、调薪等薪酬管 理制度失去执行力等问题,同时给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提出以重塑岗位价 值为切入点,以美世岗位价值评估法为工具,设计以岗位价值为基础的薪酬体系。 D公司总部作为公司的分支机构,新的薪酬方案可以为公司的其它分公司的薪酬 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成为一个投石问路的契机。 关键词:岗位价值评估,美世岗位价值评估系统,薪酬,薪酬体系 I ABSTRACT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mpetition of enterprises in the communica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fierce,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competition for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