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瑜 伽 概 述
目录
瑜伽的概念
瑜伽的起源与发展
瑜伽的分类
瑜伽的特点
瑜伽的功能
一、瑜伽的概念
“瑜伽”在梵语中意义为“结合”。斯瓦米·韦委卡南达(SwamiVivekananda)把“瑜伽”解释为“一种把自身的演变压缩为一个肉体存在的一生,或几个月,甚至几小时。”奥罗宾(Aurobindo)认为“瑜伽”的意义是努力通过发展个体存在的潜在能力实现自我完美的一种方法论。这就是说,瑜伽象征某种进程,通过这种进程,人们能够学到最契合的生活方式。达到这一境域后,它就成了需要坚贞警觉和包罗生活万象的永久进程;自我(atma)和原始动(Theoriginal cause)的结合(The union)一致(Oneness)。
“瑜伽”一词代表一种哲学体系,一种将宇宙看作精神与物质的二元论的世界观。同时它也代表一系列的身体修炼方法和自身发展体系,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结合的运动。现在一般讲瑜伽,是指练功方法。从广义讲,瑜伽是哲学;从狭义讲瑜伽是一种精神和身体结合的运动。现在一般讲瑜伽,是指一种锻炼方法,用来加强人们的身体、心智和精神的健康。
二、瑜伽的起源与发展
瑜伽起源于印度,在印度已经流传五千年或更多,是印度悠久智慧的结晶。瑜伽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河文明时期,至少可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以前。五千年来,它一直是体现印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时代多次变迁,在各阶层流传,甚至于在12世纪末彻底灭亡。在7世纪开始转入我国西藏后,自12世纪开始,中国西藏成为瑜伽新的摇篮。传说古印度高达8000米的圣母山上,有人修成圣人,亦有人成为修行者,他们将修炼秘密传授给有意追求者,因而沿传至今。?
瑜伽的出现和发展,一直与印度的生活方式和认识密切相连。然而从实质上讲,它一直与任何宗教信义或伦理保持分离状态,从不要求任何信仰系统接受它。瑜伽不是一种宗教;它是基于一些行为准则的生活礼仪,它的目的是使身体和精神之间完美平衡的发展,以使得个体和外部之间完全和谐。它是一种超世俗的探求,是出于真诚期望对生活及其联系在一起的所有现象的深入理解。
我国在80年代曾通过电视媒体和书籍推广介绍了瑜伽大师柏忠言和其弟子张惠兰的瑜伽练功方法。今年来,瑜伽的内容通过网络、电视、书籍和各种音像媒体进行着传播和交流;从事体育运动的专业人士不远千里去印度“西天取经”;各种健身房教授的瑜伽课程倍受青睐……,方兴未艾的“瑜伽热”正在以北京、广州、上海各个大城市为中心迅速蔓延开去。
三、瑜伽的分类
瑜伽相对而言可分为智瑜伽、业瑜伽、信仰瑜伽、哈他(哈达)瑜伽、王瑜伽、昆达里尼瑜伽六大类组成,还有一些瑜伽体系并不占有主流所以不进行介绍。?按照瑜伽的真正意义是不可分的,因为不管如何的一种瑜伽,对于修习者来说都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工具,使用的工具不同,方法自然有许多出处;只是现代人总是希望强调自己的工具特别的好所以不知不觉中就开始排斥其他的工具,这种思想最后影响了更多的人,我在这里进行区分,只是希望大家能够更好的明白瑜伽具有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她格外的生动,希望大家不要特别注意某一种方法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东西 。?
提倡培养知识理念,从无明中解脱出来,
达到神圣知识,以期待与梵合一。智瑜伽认为,知识有低等和高等之别。寻常人所说的知识仅仅局限于生命和物质的外在表现。这种低等知识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获得。然而智瑜伽所寻求的的知识,则要求瑜伽者转眼内向,透过一切外在事物的本质,去体验和理解创造万物之神 - 梵。通过朗读古老的、被认为是天启的经典,理解书中那些真正的奥义,获得神圣的真谛。瑜伽师凭借瑜伽实践提升生命之气,打开头顶的梵穴轮,让梵进入身体获
得无上智慧。
(一)智瑜伽
(二)昆达利尼瑜伽
又称为蛇王瑜伽。昆达利尼证明了人体周身存在 72,000 条气脉,七大梵穴轮,一根主通道和一条尚未唤醒而处在休眠状态的圣蛇。通过打通气脉,使生命之气唤醒那条蛇,使他穿过所有的梵穴轮而到达体外,一旦昆达利尼蛇冲出头顶的梵穴轮,即可获得出神入化的三摩地。现在练习昆达利尼瑜伽的人是相当少的,因为昆达利尼对人的要求很高,经常练习数十年至久的瑜伽者并没有获得任何神通力或是三摩地境界。昆达利尼瑜伽是瑜伽中较为难以练习的方法,只有持之以恒方可获得力量。 性力派瑜伽原是一种通过提升人体性原力,将以升华而获得神通的方法,而现在却愈发变得崇拜性力,以增加男女交欢为目的方法。?
(三)业瑜伽
业是行为的意思。业瑜伽认为,行为是生命的第一表现,比如衣食、起居、言谈、举止等等。业瑜伽倡导将精力集中于内心的世界,通过内性的精神活动,引导更加完善的行为。瑜伽师通常采取极度克制的苦行,历尽善行,崇神律己,执著苦行,净心寡欲。他们认为人最好的朋友和最坏的敌人都是他本身,这全由他自己的行为决定。只有完全的奉献和皈依,才能使自己的精神、情操、行为达到与梵合一的最终境界。
(四)信仰瑜伽
专注于杜绝愚昧杂念,启发对梵的敬仰之心,以期与梵同在。信仰瑜伽认为智、业、信仰是相互联系的。知识是生活的基础,行为是生活的表现。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会陷入极大的盲目性,行为也失去了了依托。但无论是知识,还是行为,都应该受到信仰之心的指导,否则,知识便成了粗朴无用的知识,行为便成了低劣愚昧的行为。信仰瑜伽师奉行“以仁爱之心爱人,以虔诚之心敬神”,出没于山林或身居闹市,终身目的是纯洁自己的灵魂,杜绝杂念,把精神寄寓于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