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伊利液态奶事业部
2001年9月16日
目 录
市场分析
SWOT分析
营销目标
2002年营销策略
2002年A&P计划执行
控制与检核
2002年年度营销预算
市场分析
酸奶市场规模及成长
全球牛奶市场每年以2%的速度下滑,但酸奶及其他乳增补
产品的年增长率已经达到了3%
在奥地利、法国、德国、美国等24个国家乳饮料、酸奶消费
总量中中国列第五名,人均消费量中中国列倒数第一
中国乳饮料和酸奶的人均消费量仅占全国人均牛奶消费量的3%;
市场分析
全国酸牛奶状况
2000年,全国液体奶产量约为150万吨,比1999年增长39.7%,
是我国液体奶生产增长幅度最快的一年;
在液体奶产量中,巴氏杀菌奶所占比例约为60%,超高温灭菌奶
所占比例约为21%,酸奶所占比例约为19%,
酸奶总量约计25万-30万吨销量,其中杯酸奶约占酸奶总量的
40%,为10-12万吨,其大部分销量集中在以北京为主的华北地区
市场分析
全国主要杯酸奶竞品状况
全国杯酸生产厂预计60-80家,共购买杯酸生产线80-100条;
2000年乳品销售量排行前十名的企业均购买了杯酸生产线,并已投入生产;
主要联杯杯酸竞品销售情况
市场分析
北京酸牛奶状况
2001年北京酸奶渗透率88%,与纯鲜牛奶相同,较2000年增长
13%;
2001年北京酸奶市场总量约计8-10万吨,日消费量达200-250吨,
每年以30-40%以上速度增长,其中杯酸奶占北京酸奶市场份额
的40%以上,预计2001年市场总量为4万吨;
市场分析
北京市场酸奶占有率分析
北京市场杯酸占有率分析
注:2000年统计数据
注:2000年统计数据
市场分析
北京市场主要杯酸竞品销售及消费者状况
注:2001年1-7月份之前统计数据
北京市场杯酸奶品牌知名度分析
市场分析
小结—
三元和卡夫依靠自身优势成为当地强势品牌
光明、伊利和帕玛拉特作为第二集团,彼此之间的相差不大,
只是光明在知名度上略强于其他两个品牌
北京杯酸奶品牌认知度较低
杯酸市场中单杯销量虽不断下降,但预计2001年仍将占北京杯
酸总量的30-40%的份额
市场分析
杯酸奶消费者消费形态
销售季节:5-9月份是杯酸奶的消费旺季
饮用包装形式:57.3%的消费者饮用125克装杯酸奶,
26.6%的消费者饮用150克装杯酸奶
饮用及购买频率:38%的消费者每星期饮用2-3次,
23%的消费者每星期饮用7次,
饮用和购买频率相同
市场分析
1.不同人群的饮用频率: 单位:次/月
2.不同人群的购买频率:
市场分析
饮用时机:80%的消费者是在下学、下班后及晚饭后饮用
饮用地点:91%的消费者是在家里饮用杯酸奶,
17%的消费者在街上和路上饮用,
10%的消费者在工作单位饮用
饮用动机:主要是看电视时,渴时、饿时或休闲时,
各因子之间无明显差别
市场分析
饮用方法:68%的消费者直接用吸管,用勺食用比例为20%
饮用口味:原味类酸奶是主要饮用口味,其次是果味或果粒类
杯酸,占60%(女性居多);
13-24岁消费者喜欢添加维生素的杯酸奶,
20-24岁的消费者喜欢有双歧因子杯酸奶,
35-44岁消费者对脱脂/低脂杯酸奶感兴趣;
饮用忠诚度:不论是品牌还是口味,男性忠诚度明显强于女性,
在口味忠诚度方面13-19岁的忠诚度最高;
市场分析
购买考虑因素:消费者较为重视产品本身,
如:产品的口味、品质、绿色无污染、新鲜及企业的知名度
消费者喜欢的促销活动以买赠和减价/折扣居多
购买通路集中在KA、A、B类店,没有明显的强势通路
如:
注:消费者消费形态数据来源:2001年北京地区酸奶U&A调研
SWOT分析
优势 劣势
1 伊利品牌优势 1 技术研发能力薄弱
2 产品口感好,产品力强 2 产品知名度不高
3 “酸奶+ACE”概念明显区别于竞品 3 外埠市场运作经验欠缺
4 产品规格及品种单一,
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
机会 威胁
1 整体酸奶市场呈上升趋势 1 新的竞品不断加入竞争,分割市场份额
其中杯酸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2 主要竞品加大产品及市场投入力度,
2 杯酸市场上尚无领导品牌 相应影响市场份额及利润
3 消费者有强烈的新品尝试愿望 3 步入WTO,酸奶关税大幅度降低 ,进口
杯酸价格将明显下调,影响相应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