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制造 > 生产作业 > 生产综合 > 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报告(2022年)PDF

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报告(2022年)PDF

流石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1466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3/7/12(发布于陕西)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报告(2022年)PDF”第1页图片 “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报告(2022年)PDF”第2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
研究报告
(2022 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
2022年12月
版权声明
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
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
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首要任务。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基础,
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高质量
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
展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
业做实做优做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抢占新一轮全球制造业发展主导权的必由之路。城市作为制造业高质
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
重要依托,承载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
的重要使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抓住城市制造业高质
量发展这个关键。
开展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有助于通过综合运用评价指标
“指挥棒”和评价结果“体检表”作用,引导城市转变制造业发展理
念、加快制造业创新升级,推动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
业城市乃至城市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长期跟踪研究制造业高质量
发展前沿,在综合分析比较国内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套结构合理、标准统一、横向可比的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评价体系,旨在客观评价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增强城市对标
意识、赶超意识、引领意识,为地方加快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
城市提供参考借鉴。 本报告从规模速度、发展质效、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
数字转型、产业集聚、企业能力和安全稳定等九大维度选取了 22 项
指标,对全国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报告对评
出的 2022 年度 50 强城市进行了重点分析:从区域布局看,入选城市
东部地区领先优势突出,长三角粤港澳更为集中;从规模效益看,入
选城市压舱石顶梁柱作用突出,十强城市更为明显;从创新绿色数字
发展看,入选城市创新主阵地、数字新高地特色突出,绿色低碳水平
位居前列;从产业集聚优质企业培育看,入选城市产业集群发展成效
突出,优质企业发展质量水平较高。报告同时从大力培育制造业新增
长点、推动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壮
大制造业优质企业梯队等九个方面,提出城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的举措建议。
目录
一、开展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 ....1
(一)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1
(二)开展综合评价是引导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2
二、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3
(一)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涵 ........3
(二)构建基本原则 ................7
(三)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8
三、2022 年度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结果分析 ............9
(一)特征一:东部地区领先优势突出,长三角呈集聚效应 .........10
(二)特征二:苏浙鲁粤呈现引领态势,十强表现量质双优 .........12
(三)特征三:规模速度质效齐头并进,压舱石顶梁柱作用凸显 ........15
(四)特征四:全国创新发展的主阵地,着力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18
(五)特征五:数字智能发展的新高地,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22
(六)特征六:优质企业的主要发源地,集群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27
四、推进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展望 .........34
(一)大力培育制造业新增长点 ...............34
(二)加快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 ...............34
(三)坚持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 ...............34
(四)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改造 ...............35
(五)提升制造业全面开放水平 ...............35
(六)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36
(七)增强制造业集聚集群发展能力 ..............36
(八)壮大制造业优质企业梯队 ...............37
(九)保障制造业安全稳定运行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