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摘要 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使得如何选择未来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模式和发 展路径,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使 东亚地区认识到,缺乏合作的货币和汇率安排将成为区域不稳定的一个根源。东亚 各个国家(地区)开始思考,在区域贸易和投资联系日益密切、资本流动日益自由 化的条件下,应该如何确定货币合作的范围和方式,在不损害本国利益的条件下, 实现本国和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保持区域金融体系稳定和经济增长。 本文在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的基础上,从经济因素的角度考察了东亚各国(地区) 组建最适度通货区的可行性。 文章首先从博弈论的角度,运用Hamada和Fukuda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 策协调不确定条件下东亚地区组建最适度通货区的成本和收益,接着分析了中国参 与东亚最适度通货区的必要性以及成本和收益。然后,分别从东亚各经济体所面临 的经济冲击的对称性、贸易与经济周期相关性的相关关系以及各经济体之间货币政 策的相依性三个角度,考察了东亚经济体组建最适度通货区的经济可行性。 从经济冲击对称性的角度出发,本文建立了一个四变量的结构VAR模型,以欧 盟国家为参照标准,分别从经济冲击的对称性、经济冲击的规模以及实际有效汇率 对潜在经济冲击的响应模式三个方面,考察了东亚经济体组建最适度通货区的可行 性。结果发现,目前东亚地区并不满足建立全面的单一的最适度通货区的经济条件, 但研究结果支持组建子通货区的可行性,随着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这些子通货 区再逐步扩大以形成更广泛的通货区域。 从贸易与经济周期相关性的相关关系的角度出发,本文运用最适度通货区标准 的内生性模型,对东亚各经济体贸易关联度和经济周期相关性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 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欧盟国家相比,相关系数较小,表明 东亚区域基本满足建立最适度通货区的动态约束条件,但并不适宜组建单一的最适 度通货区。II 从货币政策相依性的角度出发,本文对东亚经济体组建最适度通货区的可行性 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东亚各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操作是一个非合作博弈的动态调整 过程,这就决定了目前在东亚地区组建全面的最适度通货区是不可行的。 综合以上三个不同角度的分析结果,其最终结论是:仅从经济因素的角度看, 目前东亚地区并不满足建立像欧盟国家那样全面的最适度通货区的条件,但存在着 组建子通货区的经济可行性。由于东亚经济体间更紧密的贸易联系会导致一致性程 度更高的经济周期,因而随着东亚地区贸易以及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地区内最适度 通货区的范围会逐步扩大以致形成更广泛的区域。无论是从经济冲击的对称性、贸 易关联度、经济周期的相关性还是货币政策的相依性看,中国尚不能承担东亚最适 度通货区的主导作用。 在综合所有上述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东亚地区组建最适度通货区的 四阶段路径选择,并指出应将东亚货币合作因素纳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通过 提高货币政策的公信力、拓展东亚区域双边和多边经济关系、扩大区域投资领域以 及完善国内金融体制和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来进一步提高中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 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最适度通货区;经济冲击;贸易关联度;经济周期;货币政策相依性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