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地区 > 东北地区 > 吉林 > 吉林省高校开设研究生体育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吉林省高校开设研究生体育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资料大小:1205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1/4/14(发布于上海)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英文摘要 附 件1 一、引言 (一)研究的问题及其意义 21 世纪是一个以经济、科技、文明为基础和综合国力竞争的世纪, 科技进步更是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国际竞争 越来越表现为民族素质和人才的全面竞争,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 能力也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1 世纪初叶又是中国全面建设小 康、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要实 现上述目标需要有强大的人才阵地来支撑。由此可见,国际环境和我国发 展的需要都决定了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最高学历的学校教育,是我国整个学校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各高等院校向全国各条战线输送了大批研究生层次的 合格人才,为我国的社会进步、科技繁荣、经济腾飞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自 1998 年开始,各高校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开始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 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教育部有关负责人 2007 年 3 月 7 日透露,2006 年 在学研究生人数达到了 110.7 万人。研究生培养教育的质量更显得尤为重 要。1995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的教育目的进一步确认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要求研究生“具有健康的体格”, “坚持体育锻炼”。《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生工作条例》还要求学校定期进 行德、智、体全面考核 [1] 。可见,体育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贯彻我国教育方针的表现。在高校中,加强研究生体育锻炼,增强研究 生体质,全面提高研究生健康水平,既是完成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2 社会主义事业骨干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也是研究生自身发展成才 的需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研究生的德育和智育工作在不断加强,而体 育工作发展的比较缓慢,多数高校对研究生的体育锻炼重视程度不够,尚 属于薄弱环节。 研究生体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开设研究生体育课。在发展研究生 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学者都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些高校走 在前列,形成了较规范的研究生体育课程体系,为研究生体育的发展积累 了必要的经验。吉林省作为高校分布较密集的人才培养大省,地处东北地 区,经济水平还不算发达,受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目 前吉林省的研究生体育教育体系还不完善,研究生体育课还没有普遍开 展。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必然会影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本 文在对吉林省高校研究生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 开设研究生体育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吉林省高校开设 研究生体育课的诸多影响因素,并作出相应的对策研究,为发展研究生教 育事业提供意见。 (二)研究现状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同样是指导研究 生体育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规定研究生可参照执 行;《体育法》和《全民健身纲要》更进一步促进了研究生体育教育的发 展 [2] 。我国研究生体育教育工作从 80 年代中期起步,经历了探索、巩固 和提高几个阶段,取得了一些成绩。1986 年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研究生 体育工作研究会,先后举办了多届学术研讨会,并创办了《研究生体育》 刊物,不仅提高了研究生体育工作的理论水平,而且为研究生体育工作的 校际交流提供了平台。这个学会在 1999 年升级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学会体育工作委员会,据其统计,在其 58 个会员学校中,大部分学校为3 研究生开设了体育课,采取必修课、选修课、不开课(组织业余体育锻炼 和比赛)三种类型的比例为 3,5,2 [3] 。目前,各高校研究生体育教育模 式多为选修课型、专项课型、课内外一体化型、辅导型、竞赛型等,部分 院校的研究生体育教育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 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较早开设 了研究生体育课,已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大连理工大学采取研究生 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南京大学、复旦大学走改革创新之路,开展小 型多样的体育活动;中国人民大学积极探索提高研究生体育课教学质量; 天津大学开展研究生体育达标活动 [4] 。 尽管研究生的体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从整个研究生教育发展的 大环境来看,体育教育仍处在比较滞后的状态,研究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体育锻炼情况令人堪忧,研究生体育发展面临着无序性、不平衡性、随意 性等不良态势。据赵殿军 2003 年对全国 40 所院校 1200 名研究生进行测 试的结果显示,有近 30%的研究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有严重心理问题 的学生占 0.312%,研究生心理问题随年级升高而增多,心理障碍类型以 强迫、人际关系障碍、敌意、抑郁最为明显 [5] 。陈小华 2005 年对 9 个省 市 28 所高校 800 名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校研究生健康状况属于 一般偏下水平,女生担忧健康状况走向不良趋势的程度比男生高,未婚研 究生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三个方面的问题较已婚显著 [6] 。高岩 松对上海地区 8000 余名研究生的调查结果表明,患呼吸系统疾病人数占 患病者的 45%,患神经系统疾病的人数占 15%。哈工大对 2144 名研究生 视力检查,正常视力者占 30.2%,视力不良者占 69.8%。据中国科技大 学对部分研究生的问卷调查,身体感觉不良者,一年级学生占 30%,二 年级学生占 66% [7] 。总之,部分研究表明研究生的健康观念差,体质下降, 常见病突出,患心理疾病人数不断增加 [8] 。也有多名学者对研究生体育锻4 炼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生体育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具有较好 的体育意识并喜爱体育锻炼。但体育人口数量偏低,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 和时间不足,据刘振卿对北京 6 所高校 978 名研究生调查结果,80%的研 究生每周锻炼次数少于 3 次,近半数每周仅一次或一次也没有。总之研究 生锻炼的强度不能适应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体育知识和技能缺乏,体育 组织不健全,体育消费偏低,体质下降 [9] 。 我国设立正规研究生体育课的高校较少,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省份, 研究生体育教学不规范,系统不完善。在已开设研究生体育课的高校,也 存在着各种问题,多表现为研究生教学目的任务与大学区别不明显,重点 不突出,目标不明确;教学组织多按行政班级上大课,内容安排缺乏科学 性、知识性、专业性的特点;课外活动缺乏自主性和文化性,以至于体育 教学模式与研究生的思维方式相冲突,无法满足研究生的期望。总之高校 对开设研究生体育课重视不够,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使研究生脱离了 系统的体育教育。 从研究生体育的发展前景来看,党中央、国务院在 1999 年 6 月召开 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 思想”,所以“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教育包括研究生体育教育的指导思 想。研究生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体育健身教育为主导, 培养研究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和习惯,掌握体育健身的科学 知识、方法和手段,提高健康意识和能力,以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三)概念界定 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以身体练习和运动负荷为手段,以健身健美、 娱乐休闲、保健康复、心理智能锻炼为活动内容,为增强体质、增进身心 健康,提高和保持机体能力而进行的一类体育运动。其主要特征是将体育 锻炼作为提高工作、学习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段。体育锻炼是实现我5 国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它不仅是群众体育的基本活动形式和方 法,也是学校体育、竟技体育的活动形式和方法 [10] 。 健康,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 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11] 。 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而规定的体育内容及其 结构、程度和进程。它包括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时分配、 课外体育锻炼等。体育课程不是一门学科的课程,而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 方面的课程 [12] 。 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下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并与学 生的体育实践活动为主的双边活动过程 [13] 。 (四)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一,研究生缺乏体育锻炼。 研究假设二,研究生健康状况堪忧。 研究假设三,体育锻炼促进研究生健康。 研究假设四,吉林省高校开设研究生体育课有可行性。6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吉林省 16 所有权招收、培养研究生的高等学校 的在读研究生。由于部分高校的在读研究生数量较少,且所在地较为分散, 因此,本研究以上述有招收研究生权限的 16 所高校中的研究生为抽样总 体。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第一阶段,在 16 所高校中采用简单随 机抽样方法,抽取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农业大 学、北华大学、延边大学 6 所高校;第二阶段,依据分层按比例抽样方法, 将 6 所高校中的在读研究生按照所攻读学位分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二个层次,然后根据每所高校的在读研究生的数量按比例共抽取男、女研 究生 400 人作为研究样本并发放调查问卷(见表 1)。 表 1 样本的抽样分布 (人) 硕 士 博 士 男 女 男 女 吉 林 大 学 东北师范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长春农业大学 延 边 大 学 北 华 大 学 50 20 20 20 20 20 50 20 20 20 20 20 25 10 5 5 5 25 10 5 5 57 (二)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 实地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2006 年 5 月至 2007 年 1 月,分 别在吉林大学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长春市图书馆查阅了以下文献, 著作类,《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体育原理导论》、《体 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学基础》、《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学》等。 期刊杂志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与科学》、《天津体育学院 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