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置信新津牧马新城项目 文化脉络探寻 本方案共55页 置信的成功,是一种文化的成功! 前 言 追溯置信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置信这些年见证了中国最具有生活价值的城市发展,置信塑造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认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城市精神,是在构筑一种生活信仰。置信的成功,是一个企业的成功,更是以“置信生活方式”为标志的置信观念的胜利! 基于项目的整体定位——以浪漫主义和新都市主义为底蕴的“欧洲小镇”,我们认为,对于文化脉络的探寻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三个关键问题 第一,我们的目标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欧洲”?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 并非产品应该体现哪些欧洲元素, 而是国内的目标市场对于欧洲的印象和理解到了什么程度? 第二,“欧洲”的哪些文化精髓可以融入项目,并且拥有持续的生命力? 第三,以什么做概念象征及借鉴蓝本? 最终,我们的项目要通过一个源自欧洲的文化命题转换、翻译出来! 第一,我们的目标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欧洲”? 概言之,欧洲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理想生活蓝本 欧洲对于绝大多数去过的国内目标人群而言,留下的是一个美好的“欧洲印象” “他们”的感性素描 属于“少数人”(“2/8”社会人群结构中的“2”) 社会资源优先占有阶层(“2/8”社会资源结构中的“8” ) 他们中的大多数通过公干考察或私人度假形式去过欧洲,拥有一定的感性体验他们中的大多数通过被动教育或主动自修的途径对欧洲文明有一定的常识性认知 拥有多次置业史 “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欧洲”? 是一个感性的、多元意象的“欧洲” 是一个跨越欧洲历史、文化、地域的交集 是一个具有相当认知基础的复合概念 第二,“欧洲”的哪些文化精髓可以融入项目,并且拥有持续的生命力? 欧洲的文化精髓—进程 古希腊文明 古罗马文明 中世纪文明 文艺复兴 古典主义 17世纪 18世纪 启蒙主义 19世纪初 德国古典美学 19世纪前 浪漫主义 19世纪中 现实主义 19世纪末 现代主义 20世纪初 非理性主义 20世纪中 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 20世纪后期 公元前11至4世纪 前4至公元5世纪 5世纪末至15世纪 15世纪至16世纪 我们注意到,古希腊文明作为整个欧洲文明体系的母体,孕育出并深深影响着不同地域的欧洲文明支系 欧洲的文化精髓—母体 在古希腊文明的鼎盛时期,城邦制度是政治民主制的集中体现,每一座由公共建筑和民居组成的城邦,就是一个小型的“公民自治领地” 欧洲的文化精髓—城邦制 柏拉图最著名的《理想国》里所描述的政治体制和城市功能架构就是城邦制度的理想化体现。城邦制对后世整个欧洲城市(镇)的布局及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也发现从古希腊文明发源,贯穿欧洲文明史的一些关键词组: 人性-尊重、人权-平等、人文-理想、自由-民主 欧洲的文化精髓— 一些关键词组 从根源上看欧洲文化进程,是一场围绕人性解放的“循环演进”。其中,最具有当代普遍认知基础、被广泛提及的“浪漫主义”,其内核“人性解放”与“回归自然”恰恰与欧洲文明的根源——古希腊文化形成一组最经典的遥相呼应 欧洲的文化精髓— 一种循环演进,一组遥相呼应 欧洲的文化精髓— 唤起社会主流的共鸣 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期的浪漫主义处于欧洲社会大变革时期,具有浓郁的理想化色彩,对于信仰缺失、理想亟须张扬的社会现实而言,无疑能够形成主流合力,拥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 如何与项目建立对应?—整体思路 一座6200余亩的新城 一期约300亩 统领性的概念,有足够外延,形成持续的传播生命力 典型性的概念,具备足够样板效应 找到欧洲文化的“母体” 找到欧洲文化的“缩影” 一定是从“母体”出发,才能衍生出子项目! 项目定位 原味欧洲 理想城邦 文化定位 欧洲文化根源性的浪漫主义 诠释:观照人性、回归自然 感观预期 映象欧洲 诠释:将一个“理想中的欧洲”还原和映射在每颗心灵之上 建筑布局 城邦式 原味的欧洲市镇往往以公共建筑如教堂、市民广场为中心,并依据地形、地势层层推进到普通住宅,整体规划多呈“点面辐射”布局,建筑群落疏密有致 诠释:还原欧洲城邦经典布局 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图象与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广阔并相互垂直的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
希波丹姆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和城市公共生活要求,提出把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住宅区。住宅区分三种:工匠住宅区、农民住宅区、城邦卫士和公职人员住宅区。古希腊普南城是其经典之作 古希腊城邦时期 ,出现了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也阐述了城市选址、环境卫生、坊际建设、公共建筑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当时的“理想”城市模式 欧洲城邦布局示例 。。。。。。以上简介无排版格式,详细内容请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