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华侨城公园广场策略思考
运营六年了,先来听听成都人都是怎么看华侨城公园广场的? 这是,
我们接到案子后
第一时间做的随机采访...... Q1:你知道华侨城公园广场吗? 九段某总监
成都生活10年
家离欢乐谷10分钟车程 某广告公司策略
成都本地人,逛街达人 华侨城公园广场?
在哪儿?
怎么没印象呢? 凯单、来福士、万象城、
万达、环球中心......
我怎么就没有记得还有一个华侨城公园广场呢? 没印象?不记得?
在40余组针对成都居住多年和成都本地人的随机抽查中,对项目……
他们都不知道 Q2:你去过欢乐谷门口的那几条商街吗? 朋友甲成都人
朋友乙成都人
朋友丙成都人
去过,体育用品折扣不错,就是逛的东西不多 逛过,那里有吃的,
有逛的嘛 逛过一下,没多久就逛完了 卖体育用品的?有吃的?有耍的?
看来大家并不是不知道公园广场这个地方,
只是对不上号,对公园广场到底是什么,
他们都不清楚 Q3:你去过几次欢乐谷门口的商业街? 路人甲 路人乙
去过一次,太远了,
去一次就不想再去 就一次,
不到欢乐谷耍根本不会去 距离远?来过一次?
因为距离,因为欢乐谷的目的性太强,
而对项目没有感知
他们都不想来 简单的随机采访后,除了可惜,
思考最根本的问题是:
名气不够,没有号召力
不知道不清楚不想来
追究深层次原因:
华侨城公园广场从未独立存在过,一直都是欢乐谷的附属商街。
所以,大家对此印象不深,更不会深入欣赏,整体号召力不够。
在得到这个结论后,
我们首先提出了几个问题,并进行探讨: 1.怎样才能体现项目的辨识度? 项目一直为外界误解为欢乐谷的附属商街,如何独立呈现?
研究了三种方向:
①完全无视欢乐谷,独立包装
②仍然依附于欢乐谷,以它为主,顺带推出
③一分为二,既不脱离于欢乐谷,又能独立自我。
2.主力店客群目的性太强,怎么囊括到一起推出?
三大主力商业以及临湖商街的客群需求差异化太大,很难分散,相
互反哺,如何用一句话归纳到一起,并释放所有需求?
两种思考:
①想尽办法找到需求共同点,进行价值嫁接。太累、勉强。
②既然客群不能有机相融,时间、节点都不一样,
不如果然放弃,分项强推,更有力于主力店运营。
3.找到华侨城公园广场的魂? 找魂是最重要的工作,我们需要找到项目真正拥有还未释放的潜在力。
有几种考虑:
①休闲购物天堂。满足购物需求:与欢乐相聚
②做点不一样的。关于人文和艺术:成都没有陌生人
3Treatment 最后,我们找到了解决之道 不知道(重新认识欢乐谷与公园广场的关系)
不清楚(重塑重要卖点,明确身份)
不想来(扩大现有名气,解决带客需求) 认清自己找准方向
解决“不知道”的问题 【看运营】 从2008年开始至今,公园广场已经运营6年之久,
但是一直都未形成一个整体。
从未打包整合推广,就缺一个整体输出按钮 首先找准定位,整体推出 【输出按钮①定位】 重新认识欢乐谷与公园广场的关系 两个关键点:
第一:从之前采访可以看出,华侨城公园广场对于大众来说并非完全不知道,而是案名与现场没有对上号,不解释不知道。因此,在推广上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点明华侨城公园广场的区位与属性。
第二:从前期客户到达状态来看,大部分是来自欢乐谷的散客,因此傍着“欢乐谷”的大腿,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欢乐谷”的重要性,要点醒出来! 那我们就捅破熟悉与生疏之间那层纸,提醒客户,欢乐谷旁边还有一个可以逛的公园广场! 华侨城公园广场定位:
欢乐谷的购物公园 【输出按钮②slogan】 重新认识欢乐谷与公园广场的关系 两个关键点:
第一:从推广上也有同样的问题,不带“欢乐谷”玩,大家不知道你,带着“欢乐谷”玩,大家不重视你。
第二:因此在传播中,我们的难题是,既要点出公园广场与欢乐谷的关系,同时又要分别阐述出两者之间的不同。而最重要的是,我们把这两盘菜同时端出来时,要突出公园广场的重要性与欢乐谷是一样的,而不是附属关系 两盘菜要同时端,
既要区别个性,又要占据同等地位 那我们抓住联系,区分属性,同时登场 华侨城公园广场slogan:
玩在欢乐谷逛在公园广场
户外运动奥特莱斯、府河春天精品婚宴、儿童体验馆、水岸美食街、娱乐风洞
线上全面传播线下统一导视 线上以告知为主
将华侨城公园广场打包整推,
同时列出品牌目录。
反复出现,强化受众
设
计
稿 线下统一导视
将欢乐谷导视与公园广场
导视融为一体,同时出现,相辅相成。
2.理清业态找准创意
解决“不清楚”的问题 。。。。。。以上无文本格式,具体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