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MSA手册
一、目的
本手册的目的是为了支持测量系统处于统计控制中,处于受控状态,使系统尽可能产生理想的测量结果。它主要用于社内制造系统的测量,对新购买的测量设备、维修前后量具的比较也提供可靠的评定准则。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社内制造系统内的各种测量。
三、控制要求
3.1MSA的重要性
在QS9000质量体系中,具有对测量系统分析的强制性要求,亦即:企业除应对相关器具执行至少一年一次的定期校正外,还必须对其实施必要的“测量系统分析”(即:MSA)。由于MSA作业的繁杂性,执行时存在困扰,主要来源于:一方面人力资源的不足以及对MSA的不够理解。另一方面,由于MSA直接反应现用器具的问题点,亦可能导致该器具无法再投入使用的风险(尽管该器具的“校正”结果为合格)。
我们的工作环境是由: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组成: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期望测量设备“机”能够准确测量出“料”的特性,但是因四个方面的交互影响,会产生测量误差,若仅针对器具进行“校正”,并不能保证产品的最终的测量品质。“校正”只能代表本器具在特定场合(如:校正场所)的某种“偏倚”状态,尚不能反映出该器具在生产制造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差问题。即便我们的量具合格的可疑信赖的,但是测量的结果却可能受很多方面的影响,使得我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是产品本身的真实情况。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为避免存在的潜在的产品质量问题和可能因此而被“返修”的风险,必须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
3.2测量系统分析的相关术语
3.2.1设备相关
1、分辨率
·最小的读数单位、刻度限度
·测量或仪器输出的最小刻度
·是量具本身设计决定的固有特性
2、有效分辨率
·将整个测量系统变差时的数据分级大小(ndc)
·1ndc:表明过程生产零件是合格,还是不合格
·2~4ndc:只能粗略估计制程,“自检”可采用
·5ndc以上:可用于计量控制
3、基准值
·作为真值得替代
·用于比较的可接受的基准
·已知数据,在表明的不确定度界限内,作为真值被接受
4、真值
·测量过程的目标是零件的“真值”,希望任何单独读数都尽可能的接近这一读值
·遗憾的是真值永远不可能知道,但随着测量系统的改进,会越来越逼近真值
3.2.2位置变差
1、准确度
·观测值与可接受基准值之间一致的接近程度
·一般在MSA中勇偏倚来代替
2、偏倚
·测量的平均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异
·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分量
3、稳定性
·偏倚随时间的变化
·别名:漂移
4、线性
·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3.2.3宽度变差
1、精密度
·重复读数之间的“接近度”<嶷鹸響方岻寂議”俊除業”
·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分量
2、重复性
·由一位测量人多次使用一种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变差
·在固定和规定的测量条件下连续(短期)试验变差
·系统内变差
·通常指EV---设备变差
3、再现性
·由不同的测量人使用同一个量具,测量同一个零件的同一个特性时产生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对于产品和过程条件,可能是测量人、环境或方法的误差
·系统间的变差
·通常指AV---测量人的变差
4、GRR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合成的评估
·依据使用的方法,可能包括或不包括时间的影响
3.3编制MSA计划
3.3.1MSA分析的对象
在控制计划中涉及的测量系统
3.3.2做MSA分析的时机
对已有的量具而言,根据实际使用工程安排日程、选择做典型的分析。稳定性分析的必要性取决于你对测量系统的信任程度。
新生产的产品使用有不同时,原则上需要做MSA。具体可参照d点分析。
新量具要先进行判断是否需要做MSA。如果与已有的量程一样,供应商一样,型号一样的产品新购入,原则上要做MSA,若校正合格,投入使用的工程的条件未发生变化或工程条件未发生变化或工程条件放宽,可以不需要再做MSA。
现有量具和新量具已做MSA,但五大要素中有一个发生更改时,要去考虑是是否有必要重新做MSA:
☆人:如果人发生更改,但组织若能保证其为合格检验员,具有合格检验员应有的检验能力,可不用再做
☆量具:调整后的量具,精度一样或不足要做MSA,精度变高,不需要做
量具修理后,需要做MSA
☆方法:发生变换,要做MSA。如果确信方法更好,不用做MSA
☆环境:发生变换,要做MSA。如果确认方法更好,不用做MSA
☆产品:规格发生变化:10±0.1改成12±0.1,不用做MSA
公差发生变化:10±0.1改成10±0.05,要做MSA
测量系统出现失控时,或工程能力出现异常时,需要对系统重新做MSA
易磨损、损耗的量具,必须注意分析频率。投入使用后,需要经常收集与测量过程功能相关的数据并进行画图,可以使用简单的分析方法(推移图、趋势图分析)来确定这系统是否稳定,最后依据系统稳定性规律来计划预防性维护。
3.3.3MSA分析的实施准备
社内计量管理员针对每个不同的测量系统组织分析小组(包括:制定者、分析者、测量者、记录者、维护者等需要涉及的人员)
分析小组有针对性的制定分析方案,经过讨论成形;
落实各责任人所担当的责任;
①计量管理员对测量者(根据各分析方法选择对象)进行所需要的技能培训、确认;
②维护者取样:采用标准件或代表工作范围的样品。定期(每3H、班、天)取一个样品,持续若干天。这样做有必要的,因为分析中这些样品被认为生产过程中产品变差的全部范围,而且对每个样本编号以便识别;
③使用量具的分辨率原则上是直接读取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1/10,但企业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或建立一个内部溯源链;
④分析者监视现场的测量过程,确保方法在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
⑤测量人在不知道检查样本的编号前提下,随机按照顺序盲测,以避免可能的偏倚;
⑥按照数显值或最大限度接近的最小刻度的1/10读数。
分析小组对测量结果
。。。。。。以上简介不含段落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