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与日益紧缺的
土地资源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亟需提高建设用地配置效率。本文在回
顾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以2003-2012年我国285个地级以上行政单元
的数据为样本,构建了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建设用地配
置效率指标评价体系,并通过投入产出指标变换法将环境污染指标纳
入研究,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与Malmquist指数分别对建设用地静态
与动态效率进行了比较。运用空间数据探索分析(ESDA)研究了建设
用地配置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并进行全局统计与局域统计分析。通过
理论分析与Tobit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区域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土地
市场化程度、土地市场交易水平、土地财政依赖度、土地城镇化率、
人口密度七个因素对建设用地配置效率的影响,并对我国东部、中部、
西部的回归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运用C
R模型的对偶方程式
分析建设用地配置效率优化的投入产出调整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结
论是:(1)建设用地配置效率整体提升,但有效单元尚少,效率提
升的动力来源是技术进步,2009-2011期间产业转型升级导致出现短
暂性技术退步;(2)建设用地配置效率呈现较大空间差异,“一带
一路”区域建设用地配置效率提升明显。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高值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建设用地配置效率评价及影响机制研究
集聚与低值集聚并存、热点与冷点淡化现象;(3)区域经济水平、
土地市场化率、地价、人口密度对建设用地配置效率有正向的影响,
而产业结构、土地财政、土地城镇化率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作用;
(4)投入产出调整方案表明投入方面主要需要调整地均二三产业从
业人员与环境污染,产出方面主要需要增加二三产业GDP与人均道路
面积。
关键词:建设用地;配置效率;DEA;Malmquist指数;空间分异;
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