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组织分析 江苏省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深圳市新全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田志宝 一、概述 企业战略实施过程 过程 利益方 资源 组织 制定战略满足利益方 确定关键业务过程 资源和组织配置 过程:定义企业的任务 我们现有的业务是什么?
我们的客户是谁?
我们可以为客户创造什么价值?
我们的业务应该是什么? 组织:谁、如何来完成业务 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运作设计
组织文化设计 组织设计的程序 传统组织设计的困境 全息管理组织分析的纬度 建立一个接受变革的环境。
组织形式变革计划的主要目标就是转谈人的态度和行为乃至文化的变革。
能力和经济性指标:提高质量和服务,大幅度削减成本,增加反应速度。 组织变革的关注点 二、组织结构分析 组织结构 职能结构:完成企业目标所需的各项业务(核心业务流程);
层次结构:管理层次的构成(纵向结构)
部门结构:部门构成(横向结构);
职权结构:权力、责任的分工及相互关系。 组织结构的特征因素 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部门划分;
集权程度(生产计划决策权、产品销售权、外协决定权、任免权、采购权、财务决策权);
控制结构;
规范化(标准化):相同的方式完成相似工作——人员变迁、工作效率);
制度化(正规化)书面文件;
职业化(工作相关的教育和培训) 1、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 管理跨度的影响因素 2、部门划分 简单地按人数、时间划分(基层)
按工艺流程划分(生产系统)
按职能划分(传统的职能型组织)
按地区或产品/客户划分(事业部制)
按项目划分(矩阵结构) 部门划分的选择 目标原则
效率原则
混合式部门划分 3、集权程度的影响因素 决策错误的代价
管理人员的能力
政策一致性的愿望
企业的规模
企业的文化背景
控制技术
外部环境(法规、市场) 组织生命周期中的权力分布 创业期 聚合期 成长期 成熟期 成熟后期 领导危机 授权危机 控制危机 协调危机 成长经由命令 成长经由授权 成长经由命令 成熟稳定 成长经由创造 革新发展 衰退 明确授权 4、控 制 建立控制标准
识别控制点
建立信息反馈渠道
结果比较
纠偏 控制的标准 目的
内部效率
客户满意度
雇员满意度
供应商满意度
标准
交易总额的利润
投入资金产生的效益
现金流量
库存量和工作进展
生产力
产品质量
投诉或退货率
接听电话所需等候的时间
准时送货率
工作是否令人满意,通过民意调查和劳动
产量反映出的雇员对组织的责任感
病假和旷工
对供应商意见调查收集到的结果做出的相应反映
零件错发和零件拒收率 信息收集 收集有关的信息的速度应该多快?
信息收集的频率应该是多少?
需要什么形式的信息,是数字的,还是图形的?文字表书还是口头报告?同时还需要避免一些错误。
不要将数据和信息混为一谈(特别是用电脑打印出的长度表示)
不要把过多的时间和资源浪费在记录历史上,注意那些可以指示变化趋势和未来警示信号的控制信息
竞争对手的动态信息对经营管理十分关键。 实施控制的方法 基于考核员工的工作和行为的控制方法:
决策集中化
紧密的直接监督
培训
以工作记录为基础的控制系统(人工记录或机器自动记录)
工作内容描述
规章制度
程序手册
基于强调结果的控制方式包括:
检验工作结果
激励机制(按劳付薪)
预算
业绩管理系统/目标管理 国外公司常用的控制手段 控制协调杠杆的各方面均需在“普通”水平以上
至少有一方面达到“卓越”的水平 人员控制 财务控制 经营控制 主要的控制措施 说明 通过关注人的工作,预先就适当的人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 只要达到严格制订的财务指标。集团并不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 强化经营计划的制订和监控是确保有效管理的唯一手段 企业组织发展方向 公司制(受托管理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非主流部门社会化;
单职制,少设或不设副职;
推行大部制;
改善沟通,加强横向协调(例会制度,委员会制,规章制度、规范化);
管理与生产分工,基层不设专职机构;
强化基层管理,推行领班制。 3、组织职能分析 职能设计 企业管理职能分类:
经营职能:协调企业内部生产技术经济活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之适应市场需要和变化,提高企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保证经济效益长期稳定增长的综合性职能,是外向的、决策性的职能。
管理职能:局限于企业内部,按照既定的经营决策和计划组织企业内部活动的综合性职能。它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等为目标,相对于经营职能来说,属于内向的、执行性的职能。
高层:经营层
中层:管理层
基层:作业层
基本职能:核心业务流程 职能设计内容 基本职能设计:同类组织参考、结合权变因素进行调整;
关键职能设计:企业一般需加以调整的职能:
增加产权的受托管理层,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
加强经营决策和战略制订的职能管理部门;
强化计划管理职能。实行市场经济后,企业内部的计划管理不是要削弱,而是要转向市场经济的轨道而大大加强;
强化资金筹措和投资管理的职能;
强化技术开发和质量管理的职能;
强化企业职工在职培训的职能;
强化市场营销和市场信息的职能,特别是国际营销职能;
新增或加强企业公共关系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