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文档 |
相比其他美、日等国,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现存的冷链供应链系统的各个步骤都存在着不规范管理的现象,所以浪费现象非常严重,进而造成冷链物流成本的巨大损失和产品的质量的安全隐患。按照国际通用标准,食品类的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所有总成本的50%,而我国新鲜蔬菜在整个物流费用占到其总成本的70%以上,运输过程中的低效率、高损耗现象明显。
1.1.2研究的意义
新鲜蔬菜具有容易腐烂,不易保鲜,较难运输等特点,决定了其在物流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与其它一般产品具有很大的区别。长期以来,我国的新鲜蔬菜由于在流通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安排,对物流的运行效率大打折扣有数据显示,我国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成本达到总成本的60%以上,而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比重较低,一般控制在10%左右,我国水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为30%,而发达国家的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近年来,随着连锁超市、大型商场、便利商店等新型商业零售模式的持续发展和现代都市人生活节奏的提高,使得新鲜蔬菜在各卖场所占的面积比重不断增加。众多商家把新鲜蔬菜作为其重要的经营项目,不断加大采购和销售力度,从而扩大了冷藏、冷冻产品的市场容量。所以,对新鲜蔬菜的存储、运输等物流环节进行控制研究,有效地减少变质损耗,及时实现新鲜蔬菜的配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果蔬贮藏保鲜将是今后新鲜蔬菜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会逐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鉴于我国的科技与经济现状,果蔬的贮藏保鲜方法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仍会以贮藏和冷藏方法为主,MA简易气调贮藏技术适合我国国情,在今后一段时间会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应用范围,随着出口量的增加,气调贮藏和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设施和标准化工作也会加快发展速度。总之,随着果蔬保鲜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扩大流通的需求,一些更新更好的综合保鲜方法将不断涌现并成为主流。其次是通过合理科学的进行冷库的使用和科学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从而达到库存成本的合理控制和管理。以达到企业的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产经营活动专业化分工的需要,国外学者不断提出了更多的存储问题和解决办法,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终于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库存理论,此时的库存理论模型是对单个企业的库存最优。实际上早在1915 年福特·哈里斯就利用数学的方法求得在一定时期内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最低时的订货批量的基础上,提出经典的经济订货模型(Economic Order Quantity, EOQ)。此后,分别建立了五种库存订货模型:不允许缺货,生产时间短;不允许缺货,生产需要一定时间;允许缺货,生产时间短;允许缺货,市场需要一定时间;价格有折扣的存储问题。Amm Jamal, BR Sarker 和 S ·Wang(1997)就上述易变质的库存物品,在允许缺货和延迟付款的情况下,建立了相应的库存补充模型。Pan(1989)构造了生产系统最优订货量和最优生产批量模型。Sarker 和Parija(1996)的模型研究了生产系统原材料订购决策和最优生产批量问题。对新鲜蔬菜库存问题的研究最早是由T.M.WILL在1957年对时尚物品在库存周期末发生过时开始进行研究的。之后的研究者认为新鲜蔬菜库存的消耗量与时间呈负指数函数,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鲜蔬菜的负指数函数库存模型,这个库存模型为后续的新鲜蔬菜库存问题研究者所引用,之后很多研究新鲜蔬菜库存水平变化的学者都是以这个公式作为参考对于易腐品库存研究模型进行研究的。Raafat分别在1991 年、2001年对新鲜蔬菜库存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Goyal还研究了需求随时间变化的新鲜蔬菜库存策略。对新鲜蔬菜库存问题进行研究的目的是制定相应的库存策略,研究的决策变量主要是新鲜蔬菜的补货周期(时间间隔)以及补货数量。在决策时常以成本(一般包括持有成本、获得成本和缺货成本)等为标准来设置目标函数。
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新鲜蔬菜的库存管理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大多研究成果也基本上停留在模型的构建上。例如,黄会然 (2000)对通过假定常需求、常数变质率以及短缺量完全拖后,建立了耐烦期有限的库存最优存贮模型。杨益民等(2001)研究了仓库容量有限条件下的生产销售存贮问题,建立了使用租借仓库的生产销售存贮模型。罗兵、于会强(2002)考虑销售价格随外部需求情况变化的企业库存,建立了关于变质物品的存货影响销售率且销售价格可变的EOQ 模型。张毕西(2000)建立了多品种生产条件下的物流总费用模型。王海霞、汤成文等(2000)提出了零部件最优库存的控制方法,通过设置安全库存量和采购风险期,有效的解决了因产品预测误差和采购过程中的误期波动导致的缺货。柳键(2006)对基于时变需求的库存决策进行了研究。目前国内有些学者对IRP也进行了上述相关方面的研究。袁庆达(2001)在作业层的库存--运输联合优化的问题研究中,就战略层次和战术层次分别对随机需求下的库存运输问题进行了联合优化研究,在解决战术层问题时,基于客户分组的方法,借鉴了通讯领域的约束集中器选址问题,设计了求解模型的启发式算法。对于库存--路径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展望,给出了IRP的定义,分析了IRP的特征以及与常见的车辆路径问题、旅行商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并将库存--路径问题按照不同的特性进行了分类,总结了近年来有关于求解随机需求库存--路径问题所建立的模型及算法求解。徐贤浩、马士华(1998)提出了供应链网络状结构模型,引入供应率和需求率两个参量,提出了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在保证生产,供应连续进行的条件下的最佳订货批量和最佳订货周期的确定方法,使得供应链的总库存费用最低。汪云峰(2000)对供应链上的不确定因素对库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需要消除供应链信息流中的不确定因素,逐步减少库存。郭敏和王红卫(2001)分析了一类供应-分销模型的订货策略的合作模型。邵晓峰,黄培清,季建华(2001)分析了非合作博弈下供需双方独自确定其最佳批量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建立了供应商在订货商已经做决策的条件下的最佳生产批量模型。
2 新鲜蔬菜库存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其问题
2.1新鲜蔬菜的库存成本管理现状
我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较大规模的新鲜蔬菜冷库和简易果品贮藏库建设开始,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随着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