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管理工具 > 管理制度 > 某年高校收费管理制度规定DOC

某年高校收费管理制度规定DOC

资料大小:6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8/10/26(发布于山东)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7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某年高校收费管理制度规定DOC”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高校收费管理制度规定
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人民的生活现状仍然是以温饱为主,老百姓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农民的收入对于现今一学年动辄数千、上万元的学费已经是杯水车薪,为了供子女上学,许多父母在日以继日、省吃俭用,透支他们有限的生命和积蓄;许多大学生被迫走上勤工俭学的道路,从而耽误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许多优秀生因贫困被迫放弃学业,这些问题正日益尖锐地凸显在我们面前。

二、相关评价
高等教育由不收费到收费这一改革给高校教育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
1.拓宽了资金来源的渠道,建立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可靠资金来源和保障体系
尽管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但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人们的求学欲望,沿袭了几十年的依赖国家拨款的机制在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影响了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因此,在教育经费如此严重短缺、教育规模急剧扩张的情况之下,收费制度的改革能够弥补教育资金的不足,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为高等教育健康稳健地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满足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建立了教育规模和结构的市场调节机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虽然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收费制度的改革有助于建立高等教育规模和结构的市场调节机制,动态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当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大于高等教育供给时,随着收费的提高,高等教育的需求会逐渐下降,直到等于高等教育供给,从而使高等教育市场的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同时市场反馈的信息能够及时地反映到教育系统之中,从而调节招生规模和学科结构使其不断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和学生的培养质量 目前,我国教育资金运行存在两大弊病:一是严重不足,二是严重浪费。收费制度改革后,随着个人分担成本的提高,个人会更多地关注教育资金的运行,对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种种资源闲置浪费、配置效率低下、师生比例过低等缺陷,应予以有效地监督。同样,学校也会因此而提高经济效益和成本的核算意识,注意资源配置效率、节约资金使用。 4.更好地体现教育公平的原则,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教育公平原则的贯彻和落实,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学习深造的机会,使教育这种稀缺资源能够有更多的人享用。根据公平原则,个人接受非义务教育应分担一部分教育成本,进行成本补偿。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使政府在投入不变,生均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补偿的成本越来越接近培养的成本。从长远来看高等教育的规模越大,享用到政府投入的公共教育经费的学生数量越多,扩大了高等教育的供给功能,使有限的公共教育资源向更多的社会成员提供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从而维护教育机会均等,实现教育公平。 但是,从整体来看,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在给我们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1、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很多贫困家庭无力承担高额的收费,从而降低了对教育应有的需求。2、另一方面,学业成绩将让位于钱袋充裕的家庭。特别是在实践操作层面上,高等教育并不能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变成一种普遍的权利,反而成为强势阶层子女才能享受的特权。三、对策
为完善我国高校收费制度改革,并能切实保障每个学生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我们必须进一步地改革创新我国的教育收费体制:(1)改革政府包办的教育投资体制,向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力量办学正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的活跃因素。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教育主体多元化,努力改变单一的政府办学的投资模式,并逐步形成国家投资为主,学生缴费和社会集资为辅;学生缴费和社会集资为主,国家资助为辅;民办自费;企业办学校、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有效引进外资和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为我国的投资体系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2)改革收费标准的统一化,向多样化与合理化方向发展 教育价值的多元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方式的多元化,终将影响教育收费的标准也向多样化发展。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专业回报率的不同,学校对学生个人发展影响的不同,收费的标准也将在统一划分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地域、学校、专业及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有差异的收费,实现制定标准的科学化、合理化。收费的方式也会逐步从单一的资金投入向多元的投资模式转变。同时,制定标准的过程也更加透明化、公开化。(3)改革资助体制,向“大助学”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高等学校学生资助体系,就是奖(奖学金)、贷(贷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助(勤工助学)、补(特殊困难补助)、减(减免学费)。这五种资助形式结合使用,针对不同对象的特点,各有侧重,互相弥补。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伪造家庭困难资料、挥霍浪费奖学金、无法获得资助等问题。“大助学”则是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助学工作效果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包容各种助学手段,并且由经济困难学生逐步发展到面向全体学生。强调“付费能力”在学生资助分配中的角色,增加对以需求为本的助学金和奖学金的投入的“大助学”的方式,不仅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全方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