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物流概念的演变、物流活动的构成要素、第三方物流的
产生和发展及其业态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
其次,对欧美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方式与内容及其发展趋
势进行了分析,它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对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产生背景、需求、市场竞争环境进行了重点分析
和论述。随后,针对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存问题,提出加快我国第三
方物流发展的措施。
第三,围绕邮政介入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形势、邮政发展第三方物
流的优势及存在的差距展开了论述。随后,对广东邮政物流配送服务
有限公司(YCC)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其运营模式可用以指导四川邮
政发展物流业务。
最后,也是本文的重点,对四川邮政在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过程
中的内外协调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加强协调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外部
协调包括加强物流客户管理和合同管理、与客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
系、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和争端解决机制等内容;内部协调
从明确邮政发展物流的总体定位入手,对建立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运
行管理体制、需理顺的几个关系、组织机构之间及内部协调几个方面
的内容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邮政;第三方物流;协调管理
第一章 引言
1.1 物流概念的界定
1.1.1 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若干领域经济活动系统的、集成的、一体的现代概念。它的基本含义
可以理解为“按用户(商品购买者、需求方、下一道工序、货主等)要求,将物的
实体(商品、货物等)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运输、储存、
保管、搬运、装卸、货物处置、货物改造、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许多相
关活动[1]。”
中国国家标准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
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
有机结合。1984 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物流定义为:为了符合顾客的需求,将原
材料、半成品以及相关的信息从发生地向消费地流动的过程,以及为使保管能有
效、低成本的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这个定义的特征是强调顾客
满意度、物流活动效率,以及将物流从原来的销售物流扩展到了调达、企业内和
销售物流。除此之外,欧洲物流协会、日本工业标准(JIS)对物流均有不同的定义。
1.1.2 物流概念的演变
物流的概念在发展中形成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定的变化。1935 年美国销售
协会阐述了“实物分配 (PD: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概念:“实物分配是包
含在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
种种经济活动[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经济进入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
期,降低流通成本的要求非常迫切,实物分配(PD)的概念更为系统化。20 世纪50
年代,PD 的概念在日本被译为“物的流通”,日本著名学者,被称为物流之父的
平原直就用“物流”这一更为简洁的表达方式替代“物的流通” ,之后迅速地被
广泛采用。另一方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事部门所发展的“后勤管
理(logistics management)” 方法对军需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分发进行统
筹安排和全面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战后引入经济部门,应用于流通领域和生
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中的所有与物品获取、运送、存储、分配有关的活动。近20
年来,logistics 逐步取代了PD,成为物流科学的代名词。这是物流科学走向成
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