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中国的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经济改革前后社会流动模式之比较》(pdf 32).rar
中国的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
——经济改革前后社会流动模式之比较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春玲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几次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第一次重大的社会变迁是1949年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新成立的政府对原有社会结构进行了彻底改造,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被消灭,工人和农民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得到极大提高。第二次重大的社会变动是1960和19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它对大批的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共产党新贵(革命干部)造成了冲击,一些普通工人和农民在造反运动中成为新的政治贵族。第三次重大的社会变迁是1970年代末期实施的经济改革,私有产权的恢复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育了一个新富阶层,同时一批新的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涌现出来,工人和农民逐渐落入社会的下层。这几次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都导致了社会流动的高潮,并引发了社会结构的改变,同时,它们也导致了经济改革前后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流动模式。本文通过对改革前后不同时期的社会流动的路径和障碍的比较,考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和社会阶层的形成。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研究"课题组于2001年发表的研究报告,当前中国社会存在十个社会阶层,它们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党政官员)、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1。本文以这十个阶层分类为流动表分析框架,考查十个阶层的来源、构成以及相互流动的障碍和界线,比较经济改革前后社会流动的异同,并以此判断当前中国社会是否出现了阶层形成的现象。
本文采用的数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研究"课题组于2001年11-12月在全国12个省73个区县收集的抽样调查数据,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16-70岁人口,获取的有效样本为6193。经加权处理2后,此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