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论文 > 技研论文 > 研发技术论文 > 论文-汽车企业培训动向与培训系统改良探讨(doc 43).rar

论文-汽车企业培训动向与培训系统改良探讨(doc 43).rar

资料大小:344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7/5/27(发布于福建)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汽车企业培训动向与培训系统改良探讨

对于不少汽车企业来说,培训开销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人才培养应该长抓不懈,这样的论调对汽车厂家和经销商来说确实是老生常谈。从汽车行业市场化以来,汽车行业的培训就日渐增长,一个蓬勃发展的汽车行业培训市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人的眼球。培训应不应该做不再是需要探讨的问题,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只有一个:如何使培训的投入到位,到点,让培训产生切实的效益,让投入培训的经费花得更值得。

本文之所以要以汽车企业培训发展方向作为探讨主题,原因就在于,当前汽车企业在内训这个环节上发生了比较大的问题,资源浪费的问题比较突出。作为服务于汽车行业专业培训提升的行业门户和专业汽车培训机构的中华汽车培训网,年初曾调查和访问过数十位国内外著名汽车行业专业培训师,对部分经常组织和参加汽车培训的4S店做过专门走访,发现企业培训和企业人才培养问题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

动向一:企业对培训的投入在加大
近年来,汽车企业人员参加培训的规模和频度都在逐渐扩大,汽车企业对培训的投入力度也在逐年增加。主机厂的培训经费预算也还在进一步增加,对于部分培训体系成熟的主机厂,固定的培训预算有所压缩,但随着新品上市推广的需要,在新品上市培训这一块的投入却连年高涨。而对于培训体系尚不成熟的厂家,由于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生存环境的压力,使得人员培训投入成倍增长。在汽车经销商领域也一样,经销商自身组织专门培训的数量一般不多,但是厂家给经销商分派的培训任务倒是不轻。不少品牌的4S店反馈,他们忙得连厂家的培训都应付不过来,自己就更没精力去组织培训了。

中华汽车培训网CEO潘国强曾在去年预测,今年,国内汽车企业培训市场将出现大约50%的增幅,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今年众厂家的激情释放与大力推动,估计今年汽车行业的企业培训规模要超出去年近一倍。汽车企业培训市场正在出现井喷状况。而随着今年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生存环境的恶化,汽车厂商将往人才培训领域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培训投入对于主机厂家而言,效果似乎一向都还说得过去。但对于经销商而言,结果可能并不是那么回事。但汽车行业总的培训市场还在上升,也为诱发更多培训机构对汽车专业培训感冒和促进汽车行业培训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势头。

动向二:企业对培训热情逐渐淡漠
正当广大汽车主机厂家都培训投入空前热烈,准备在人才培训领域拉开一场大战之时,广大经销商内部却嘘声频传,经销商对以厂家主导的培训的兴趣越来越低。中华汽车培训网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在当前不论是汽车厂家还是经销商,总的培训供应仍然是远远不够的。

只不过,在企业内部出现两种不健康的状况:一种是培训过度,一种是培训饥渴。而最常见的情况是,在同一企业和同一部门内部,这两种极端状况一般都是并存的。由于培训资源和培训机会安排的偏向性和不均等性,有的人频繁参加各种培训,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培训成为了负担,只能想办法应付;而另一部分人,因为在企业内所处的地位不突出,或者不被看好,往往很多培训机会擦肩。前者培训过度,培训不仅不能助动于工作,反而影响了正常工作。后者则渴望能地充分参与培训,使培训更加有助于改善工作和改善业绩。但是这样的愿望往往不容易实现。久而久之,两者都对培训产生消极情绪。而加上一些培训资源安排得不甚合理,同一个人多次参加同类的或对其无效的培训的几率很高,就更加加重了培训资源获得者对培训的抵触。这种抵触情绪多次传递给企业决策者之后,如果企业高层人员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那么整个企业都在逐渐被消极培训的情绪淹没掉。当前的情形大多如此。

动向三:“培训无用论”又开始抬头
“培训无用,培训是浪费”这样的观点曾经成为许多遭受过培训折磨的企业家的教训,而在今天,不少汽车企业又在逐渐恢复这样的认识。若干年前,培训是企业的新鲜事物,培训甚至被不少企业奉为万能钥匙,将所有问题都寄希望于培训来解决。而一旦问题得不到解决,就开始对培训产生怀疑和抱怨情绪。最令人担忧的是,厂家的包办式培训对于经销商的实际问题确实帮助有限,而且还必须费时费力费钱去参加。如果厂家委托的培训机构不够专业或者不够用心的话,培训多半没个好的结果。作为经销商,很少有考虑自己去组织培训,一来成本不低,二来连厂家那么有实力都不一定做得好,自己做又能有几成做好的把握呢?最容易得出的结论是:培训本来就没多少用处,企业也没必要在这方面太浪费。于是,一种新的培训无用论开始逐渐形成理论基础。但事实上,这是一种纯粹的误解,当前十分有效的培训确实不多,但要使培训有用是有办法的,那就是要找出培训无效的根源,然后加以解决。那么,什么才是这一现象的根源呢?根源有三个:一是培训操作的主体问题,二是培训导向性问题,三是培训工作组织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其他的文章里进一步展开探讨。

动向四:企业更愿花代价引进人才
汽车企业永远都在缺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报纸上、网络上、电视上处处可见某某厂家百万年薪招聘汽车营销老总,某某地区汽车维修工年薪十万,人才还十分稀缺…如此云云。中华汽车培训网曾举办过一些小型的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经理座谈,不少人事经理反映,专业的汽车人才很难找,也很难在企业内培养。不少汽车企业表示,只要条件合适,花费一点代价去同行企业内挖人或者通过猎头寻找中高级人才,也是比较值得考虑的途径。相比而言,企业更倾向于引进人才,而不是寄希望于内部培养。当然,这个观点是值得同情的,汽车行业人才流动相当快,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也不大有可能专门腾出财力和精力来专门培养某一方面的人才。要做内部培养,还是碰到什么人就培养什么人,有什么资源就培训什么领域,不可能硬性的定下目标要针对哪个岗位或哪个领域专门培养人才,偶然性和突发性都比较突出。相对于根基深厚和发展得很成熟的企业来说,绝大部分企业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忙于业绩经营,企业对后台管理和人才培养不是无心,而多半都是有心无力。因此,引进人才比培养人才能更快上手。当然,这种应用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只是这也是企业没有办法的办法。

总体来说,汽车行业在培训上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都在逐渐加强,但是汽车企业培训的弱点和危机也正在逐渐显现,并将逐渐成为阻碍汽车企业培训和人才培养的巨大力量。这样的阻力同样也是来源于汽车行业的培训实践,只不过是不正确的思路和不正确的实践而引发了这些问题。为什么汽车企业付出了巨大的投入,换来的效果却总是不那么理想呢?我们接触过不少的汽车企业培训经理和人事经理,一开始他们对培训的期待和热情都很可嘉,立意和出发点也都很不错,然而,当他们尽心尽力去把工作做好时,工作的成效却并不一定如偿所愿(当然,做事用心一点的效果还是要好一点)。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汽车企业的培训导向,还是本末倒置的。按照正常的思路,是谁在卖产品和做服务,就应该从他们自身的情况和意愿出发,以他们为导向,以其所在企业为培训主体组织培训。但当前汽车行业的企业培训还是以厂家为主导,经销商服从和配合厂家的要求参加培训。这样做导致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主机厂负责培训的部门力量有限,不可能下到经销商一线做培训调研,而只能委托一些培训机构代办或包办了培训。代办或包办的培训质量,关键取决于接受任务的培训公司是否认真负责,以及培训公司的服务理念。汽车行业培训比较喜欢讲人脉,人际关系好的培训公司做事往往都容易通过。因此,那些跟客户关系不错并且同时又是忽悠高手的培训服务公司,如果在汽车企业培训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再采用果实的老套路,即使厂家买帐学员也不会买帐。现场效果如是,训后效果就更不用说了。所谓培训后的跟进和落实,这是学员所在企业的事情,厂家无法做到,培训公司更加无心去打理。因此,很多培训对学员来说无效,对企业而言无用。可惜这种状况在汽车培训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改善得还是太过缓慢了。过去的培训思路和培训套路,对于对培训要求渐高的企业学员来说,如果不结合其工作环境,不迎合其培训需求,硬按着牛头喝水,效果一定是适得其反的。如果还有一些培训公司还存在店大欺客的现象,不但不以学员需求为导向,还派出一批让学员认为是水平拙劣或者忽悠高手的师资来,学员必然会起来闹革命。这样的事情,这个行业内是有前车之鉴的,有哪几个反面教材,不说相信大家也知道。

因此,我认为汽车厂商的培训体系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以应对当前和潜在的危机。在眼下,厂家对经销商还有比较强的支配能力,经销商服从于厂家的指令还可以,只是就是参加培训,也有不少阴奉阳违的现象;将来,一旦厂商之间的关系地位改变,变成以经销商与厂家对等甚至以渠道商为主导的话,这样的培训体系必然被彻底颠覆,所谓压抑之越深,其反抗也愈勇。当然,厂家统一做培训的出发点是很好的,整合资源集中采购,节约了培训成本。但由于中间环节过多,隔离了作为培训主体和载体的企业和学员,使地培训往往离理想效果相去甚远。如果中间再出现任何所谓暗箱操作的问题,结果肯定要更为恶劣。中华汽车培训网的某些专家认为,只要稍作改良,当前汽车厂家的培训系统仍然可以运作得很好,而且可能更为高效。那就是厂家培训部门作为培训指导机构,以经销片区为单位由经销商联合成立培训中心,由经销商自主采购和组织培训,这样,既能保证经销商培训得到位的培训,又能充分挖掘到准确的培训需求,还能调动经销商学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在区域经销商培训中心配置2-3人即可开始运作,通过沟通和协商建立起培训课程体系,扩充培训资源库和培训师资队伍,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培训。这样,终端企业作为培训主体,一线人员需求作为培训导向,将从根本上解决汽车企业流程培训倒置的问题。只有建立了正确和适当的培训体系、定义好培训主体和培训目的之后,培训工作的开展才会切实和有效,培训见效后才有企业的一系列的良性反应。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