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第六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概 述
掌握机械加工中各种工艺因素对表面质量影响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控制加工过程,以达到提高加工表面质量、提高产品性能的目的。
实践表明,零件的破坏一般总是从表面层开始的。产品的工作性能,尤其是它的可靠性、耐久性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主要零件的表面质量。
研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目的
机械产品的失效形式
因设计不周而导致强度不够;
磨损、腐蚀和疲劳破坏。
少数
多数
§6.1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一、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
1.表面的几何特征
2.表面层物理力学、化学性能
(1)表面粗糙度
(2)表面波度
(3)纹理方向
(1)表面层加工硬化(冷作硬化)。
(2)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
(3)表面层产生残余应力。
1、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
加工后表面形状,总是以“峰”、“谷”的形式偏离其理想光滑表面。按偏离程度有宏观和微观之分。
波距:峰与峰或谷与谷间的距离, 以L表示;
波高:峰与谷间的高度,以H 表示。
波距与波高
L/H>1000时,属于宏观几何形状误差;
L/H<50时,属于微观形状误差,称作表面粗糙度;
L/H=50~ 1000时,称作表面波度;
主要是由机械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低频振动所引起。
纹理方向 是指表面刀纹的方向,取决于表面形成所采用的机械加工方法。一般运动副或密封件对纹理方向有要求。
伤痕 是指在加工表面个别位置出现的缺陷,如沙眼、气孔、裂痕等。
2、表面层物理力学、化学性能
表示方法
(1)表面金属层的冷作硬化
指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表面层金属产生强烈的塑性变形,使工件加工表面层的强度和硬度都有所提高的现象。
冷硬层深度 h
硬化程度 N
硬化程度:
其中:
H——加工后表面层的显微硬度
H0——材料原有的显微硬度
(2)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
(3)表面层产生残余应力
指的是加工中,由于切削热的作用引起表层金属金相组织发生变化的现象。如磨削时常发生的磨削烧伤,大大降低表面层的物理机械性能。
指的是加工中,由于切削变形和切削热的作用,工件表层及其基体材料的交界处产生相互平衡的弹性应力的现象。残余应力超过材料强度极限就会产生表面裂纹。
二、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晌
1.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
第一阶段 初期磨损阶段
第二阶段 正常磨损阶段
第三阶段 急剧磨损阶段
零件的磨损可分为三个阶段
不是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越耐磨,在一定工作条件下,摩擦副表面总是存在一个最佳表面粗糙度值,表面粗糙度Ra值约为0.32~0.25μm较好。
表面粗糙度对摩擦副的影响
重裁情况下,由于压强、分子亲和力和润滑液的储存等因素的变化,其规律与上述有所不同。
表面纹理方向对耐磨性的影响
表面纹理方向影响金属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和润滑液的存留情况。
轻载时,两表面的纹理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一致时,磨损最小;当两表面纹理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垂直时,磨损最大。
过度的加工硬化会使金属组织疏松,甚至出现疲劳裂纹和产生剥落现象,从而使耐磨性下降。
表面层的加工硬化对耐磨性的影响
由于加工硬化提高了表面层的强度,减少了表面进一步塑性变形和咬焊的可能。一般能提高耐磨性0.5 ~ 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