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南昌大学一附院儿科 陈启文
儿童造血和血象特点
血细胞发育的三个阶段
1.多能干细胞池
2.定向干细胞池
3.形态学可辨认细胞池
血细胞发育的基本概念
1.增殖:是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复制的过程。
2.分化:分化使细胞失去某些潜力,同时又获得新的功能,表明细胞内部结构有相应的变化。
3.成熟:造血细胞的每次有丝分裂和分化都伴随有细胞的成熟。
成熟规律:①细胞核由大变小,核染色质由细变粗最后固缩。
血细胞发育的基本概念
②:胞浆由少到多,嗜碱性逐渐减弱。
③:核仁从有到无。
④:出现特殊功能的细胞器。
4. 释放:是终末血细胞通过骨髓屏障进入血循环的过程。
(1)红细胞:由红细胞生成岛的中央移向血窦壁。
(2)白细胞:游走能力较强,可通过粘附结构首先附着在窦壁上,然后通过细胞变
血细胞发育的基本概念
形穿过内皮细胞。
(3)巨核细胞:粘附于窦壁后,只有胞浆穿过内皮,向窦内释放碎片,即血小板,留下裸核在窦外。
不成熟的造血细胞一般不能穿过窦壁,即使成熟的血细胞也不全部进入循环,血窦壁屏障使大量血细胞储备在骨髓。
一、造血特点
(一)胚胎期造血
1. 中胚叶造血期
胚胎第3周起:
卵黄囊造血:
中胚叶组织:
原始造血成分,其中
主要是原始的有核红细胞。
胚胎第6周后:中胚叶造血开始减退。
中胚叶与造血细胞的来源
2. 肝脾造血期
胚胎第6~8周期始
胎儿期4~5月达高峰,6个月逐渐减退
肝脏 6~8周出现,主要为有核RBC、少量粒细胞、巨核细胞,6月后逐渐减弱。
脾脏 8周出现,RBC为主,稍后粒系、淋巴、单 核、终生造淋巴细胞。
胸腺 6~7周产生淋巴细(前T-cell,成熟T-cell),少量红细胞、粒细胞。
淋巴结 11周开始生成淋巴细胞,终生造淋巴细胞、浆细胞。
3.骨髓造血期:胚胎第6周出现骨髓,但至胎儿4个月始有造血并维持终身。(各系血细胞)
胚胎期造血:胎龄与造血部位的关系
(二)生后造血
1.骨髓造血
婴儿期 : 红骨髓
5~7岁: 开始出现黄骨髓
年长儿与成人: 红髓见于扁平骨?不规则骨和长骨近端
( 黄骨髓仍具有造血潜能。)
2.骨髓外造血
在婴幼儿期,当发生感染、营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超过骨髓代偿能力,可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态,出现 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称为骨髓外造 血。其为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
学龄前儿童与成人骨髓造血部位
二、血象特点
儿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变化
两个概念
1.生理性溶血: 1.生后呼吸建立,血氧含量增加,
EPO↓, 骨髓造血功能暂时↓,网织
红细胞↓ 。
2.红细胞寿命短,破坏较多。
3.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
2.生理性贫血: 生后2~3个月的婴儿,RBC降至
3.0×1012/L, HB降至100g/L左右,出现
轻度贫血(自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