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常用范文 > 党建工会 > 街道社区服务管理实施办法DOC

街道社区服务管理实施办法DOC

广州华跃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14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7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6/9(发布于广东)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街道社区服务管理实施办法DOC”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XX街道社区服务管理平台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扎实做好社区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切实保证社区服务管理平台发挥作用,让社区居民享受到更便捷、贴心、专业的服务,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章 组 织 机 构 第一条 成立街道社区服务领导小组,组长:书记;副组长:主任;成员:街道副职领导。主要领导社区服务各项工作、审定工作计划、协调街道各科室及社区开展社区服务。 第二条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副书记或副主任。成员包括街道工委办、办事处各科长、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书记负责社区服务网及宣传报道工作;主管社区建设、民政工作的副职领导负责社区服务运行、管理工作;主管街道信息化工作的副职领导负责协调社区服务的硬件配置工作。其它成员根据部门职责,完成各项社区服务工作。 第二章 服 务 内 容 第三条 社区服务内容包括四个部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和便利服务。 第四条 政务服务是以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 开展的行政审批或初审服务。包括社保、救助、就业和计生四类(具体项目名称见附件一)。 第五条 公共服务是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利用公共资源对公众提供的各项服务。包括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安全、为老助残、环境、其他共八类(具体项目名称见附件二)。 第六条 公益服务是以宣扬人文精神为目的,社会组织或个人为公众提供的低偿或无偿服务。包括公益服务机构、各种公益组织及其开展的公益活动(具体项目名称和队伍见附件三)。 第七条 便利服务是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各企业、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提供的营利性服务。包括家政、修理、中介等七类(具体项目名称见附件四)。 第三章 运 行 机 制 第八条 街道社区服务网是社区服务的网络服务平台,体现社区服务各项内容。网站包含“首页”、“新闻中心”、“服务机构”、“社会服务”、“服务地图”、“国际社区”、“单位展示”、“在线论坛”八类子网页。具有需求调查、在线服务、资源检索、办事咨询、办事状态查询、意见交流、信息采集、网上论坛等功能。 第九条 社区服务一线通(社区服务中心热线)是快捷的社区服务互动平台。依托固定电话、网络电话和呼叫器等设备,整合市、区、街、居四级服务资源,将社区居民电话直接转接到事项办理人解答居民疑问。具有申请受理、办事咨询、民意诉求等功能。 第十条 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是社区服务网及小呼叫热线的综合支撑平台、是社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包含服务办理、服务管理、日常事务管理等流程模块,实现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社区互动信息化。具有信息管理及交换、知识储备及更新、业务流转及监督统计、短信发送、服务需求分析等功能。 第十一条 社区服务应遵循便民惠民、服务公开、网上运行的总原则。居民拨打热线电话后,座席员根据咨询事项发挥呼叫转移优势,选择最优解决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办理状态和服务资源等经审核确认的各类信息,均在社区服务网进行公开。各项服务从受理到完结全过程均在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中完成。 第十二条 建立业务办理及考核制度。依据街道办事处科室职责,按照各事项办理要求和工作时限,通过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办理各种事项,实现业务办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对服务办理全程进行监控,按照领导小组制定业务考核办法,平台自动发现异常、亮灯提醒与异常上报领导,并结合群众对业务办理的满意度对事项办理人考核。 第十三条 建立信息采集制度。依据上级部门工作要求和社区工作需要,通过网上采集和入户采集相结合的方式,运用高科技手段,对居民及社会单位、组织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信息采集遵循“一次采集、多方使用、互联互通”原则,避免重复、多次采集。信息采集的工作计划由领导小组制定。信息采集的内容应真实、准确。 第十四条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社区服务各类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通过街道社区服务网、街道便民服务手册、各社区电子大屏幕进行信息公开。公开的内容应准确、及时。加强信息公开前的审批管理工作,未经审批一律不得发布。 第十五条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依据街道办事处信息保密规定,确保社区服务机制安全、稳定的运行,对涉密信息加强管理。信息安全以“谁主管、谁负责,谁发布、谁负责”为原则,由涉密信息的科室制定相关保密制度或流程,确保所发布、传递的信息均经过保密审查、审批,绝不涉及国家秘密。 第十六条 建立服务商准入及监管制度。以社区为主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以服务商信用为前提进行服务商开发与准入工作。建立服务机构联席会,通过召开服务机构联席工作会,拓宽服务商横向沟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和业务咨询,通告服务机构工作情况等,保证给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十七条 建立设备管理制度。以保证社区服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