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制造 > 研发工艺 > 智能制造 >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出路在哪里PDF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出路在哪里PDF

wensha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资料大小:1241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22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5/22(发布于上海)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出路在哪里PDF”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出路在哪里? 行业深度报告 行业研究 方正证券研究所证券研究报告 机械设备行业 2018.02.12/推荐 吕娟 ※高投入下国产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难交出一份满意的答 机械首席分析师 执业证书编号: S1220517020002 卷。为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于 2015年提出《智能制造 2025》,到目前为止仅中央部委层面发布的工业机器人相关产业 政策近10条,各地政府也纷纷加大对工业机器人的资金投入和 配套补贴,相关产业基金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与此同时,适 龄劳动人口数目下降,人工成本增加也进一步倒逼中国的工业 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中国已经连续五年成为工业机器人第一 大消费国,2017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产量达 13.1万台,同 比增长81%,其中下游汽车和3C行业需求最为旺盛。但是国产 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发展低于预期。①从价值份额来看,工业 机器人“四大家族”占据了 60%的市场份额,而国内自主品牌 占比不到 10%,产品还主要集中在价值链的中低端;从销售台 数份额来看,近年来国产自主品牌份额一直在 30%左右,并无 明显提升,外资和合资品牌还在进一步扩大产能抢占中国市场。 ②在行业增速火爆的大环境下,国产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2017 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仅 20%,远低于行业增速。目前绝大部 分的国产工业机器人本体都无法达到盈亏平衡点,随着外资、 合资品牌工业机器人逐渐降价,盈亏平衡点还在不断抬高,绝 大部分国产机器人企业账面盈利主要通过系统集成业务而非真 正通过本体销售。 TEL: 021-6838850 E-mail: 分析师 lvjuan@foundersc 高鹏 执业证书编号: S1220517040007 TEL: 021-6838850 E-mail: gaopeng@foundersc 联系人:高鹏 TEL: 021-6838850 gaopeng@foundersc E-mail: 重要数据: 上市公司总家数 总股本(亿股) 销售收入(亿元) 利润总额(亿元) 行业平均 PE 328 2566.32 7655.03 628.00 ∞ 平均股价(元) 15.06 行业相对指数表现: ※ 缺乏核心零部件技术是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阿喀琉斯之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踵。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在核心零部件具有价格和技术优 势。以发那科为例,它的工业机器人全球出货量到2015年就已 经达到40万台,这些外资和合资品牌机器人企业不仅采购核心 零部件成本低,生产有规模效应,而且工业机器人稳定性和可 靠性更强,随着“四大家族”中小型机器人价格逐步下降,国 产工业机器人价格优势并不明显,最重要的是这些企业都在零 部件上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而国内的工业机器人绝大部 分只是组装,没有核心零部件技术,无论成本还是技术都无法 和这些企业相比。国产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突破的前提是核心 零部件技术必须实现突破。 26% 16% 6% -4% -14% -24% /2 /5 /8 1 017 017 017 17/1 2 2 2 20 成交金额(百万) 机械设备 数据来源:wind 方正证券研究所 ※ 黑暗中的曙光,在一些专注于核心零部件企业的努力下, 相关研究 国产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逐渐开始突破。工业机器人核心零 部件包含减速机、伺服系统以及控制器,占机器人本体成本的 70%。①减速机分为用在大负载上的 RV减速机和用在小负载上 的谐波减速机,日本的纳博特斯克和哈默纳科占据了减速机全 球 75%的市场份额,2020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减速机市场规模将 达到 61亿元。以绿的谐波为首的国产谐波减速机已实现技术突 破,绿的谐波 2016年销售谐波减速机超过 6万台,正逐步实现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研究源于数据 1研究创造价值 机械设备-工业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 《国产 IC测试装备先锋,步入加速成长周 进口替代;RV减速机技术壁垒相对更高,短时间内仍难以突破。 ②伺服系统主要用来驱动机器人进行精准运动,2020年工业机 器人伺服系统国内市场规模有望接近 38亿元。目前日系和欧美 系的企业垄断了伺服系统的高精端市场,汇川科技、埃斯顿等 国内企业逐渐崭露头角从中小功率伺服开始实现进口替代。③ 国外工业机器人厂家多采用自己的控制器,国内控制器市场尚 未形成明显的竞争格局,采用第三方控制器或者收购海外控制 器企业可能成为国内机器人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总体来看,虽然国内的核心零部件发展举步维艰,但是仍然有 像南通振康、绿的谐波等一系列公司专注于核心零部件研发, 才使中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未来有突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