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国际水量平衡模型在供水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科学合理地衡量供水系统的漏损水平,结合国际水协建立的供水平衡模 型和供水服务性能指标系统,对供水系统的水量组成进行了分类,通过漏损量 分析和计算,为进一步进行漏损控制提供依据。 目前国内衡量供水管网漏损水平的方法主要采用漏损率和单位管长漏水量 两个指标。在行业标准CJJ92-2002中漏损率定义为(年供水量–年有效供水量) /年供水量,而历年《城市供水统计年鉴》中采用的是(年供水量–年售水量)/ 年供水量,显然这两个定义是不同的;同时该指标仅仅体现了水资源利用情况, 难以反映供水系统漏损技术情况,也难以用来评价配水系统的管理效率。 [2] 单位管长漏水量定义为漏水量/(管道长度·时间),通常认为这是一种衡量 管网漏损水平较为合理的方法,但是该指标没有充分考虑接户管、供水压力对漏 损量的影响。 为了科学合理地衡量供水系统漏损水平,将结合国际水协的供水平衡模型和 供水服务性能指标系统进行分析。其中利用供水平衡模型对供水系统的漏损进行 分类,利用供水服务性能指标系统,从水资源、技术和经济方面表达供水企业的 漏损情况。并以我国某城市的供水情况作为算例,说明了该分析方法的计算方式。 2供水平衡模型 计量售水量 售水量 售水量 水公司外卖 净水 未计量售水量 本地取水量 系统有效供 水量 计量免费供水量 免费供水量 未计量免费供水 量 非法用水 系统供水 表观漏水量 总量 (偷盗,欺诈) 表计量误差 输水管及 产销差水量 (NRW) 水公司自身 系统供水 外地引水量 系统漏水量 实际漏水量/干管漏水量 物理漏水量水池/水塔等渗 漏及溢流 进户管漏失量 1 1996年国际水协成立了一个由英国、德国、日本、法国、西班牙和美国的 供水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经过三年时间考察,从不同用户的使用情况、漏损的 组成等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实用的供水平衡模型(见表1)。在该模型中,表 观漏损是指由于用户水表计量误差,数据收集和分析中产生的误差,以及非法用 水(未安装水表、安装水表并不使用、从消火栓取水等情况),给供水公司带来 经济上损失的部分水量;其取值根据实际情况,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国际水协供水平衡模型(数据为算例计算结果,单位:万m/年) 3 供水平衡模型建立在供水统计数据基础之上,一般以一年为周期进行分析。 分析步骤如下: 步骤1:确定系统供水总量:包括本地取水量和外地引水量(栏A),其和 为系统供水总量(栏B); 步骤2:确定向外售出水量、计量售水量和未计量售水量(栏F);三者之 和为收费水量(栏E),或称作售水量(栏G); 步骤3:系统供水总量减去售水量,得到未计费水量(栏G); 步骤4:确定计量免费水量和未计量免费水量(栏F);总和为免费供水量 (栏E); 步骤5:收费水量和免费供水量之和为有效供水量(栏D); 步骤6:系统供水总量与有效供水量之差为系统漏损水量(栏D); 步骤7:通过现场测试,可估计非法用水和计量(或数据处理)不准确性(栏 F),其和为表观漏损(栏E); 步骤8:系统漏损量减去表观漏损,得到真实漏损(栏E); 步骤9:通过夜间流量分析、爆管频率/流量/历时计算、模拟等方式校验真 实漏水量。 3供水服务性能指标系统 国际水协于1997年设置了一个工作小组,启动了供水系统服务性能指标系 统的研究。该小组在工作进展中得到来自5大洲50多个国家有经验管理人员、 运行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协助。2000年7月工作小组正式完成了《供水服务的性 [4] 能指标》一书,现在已成为供水企业的重要参考文献。国际水协的供水服务性能 指标包含了水资源、人力资源、设施结构性能、运行状况、服务质量和财务状况 等方面的指标。针对这些指标,在组织管理层次上又将其分为三个级别: 2 1级指标(L1):表达供水效率和效益的总体管理状况; 2级指标(L2):表达较为深入的管理信息; 3级指标(L3):表达管理水平上最为详细的管理信息。 在国际水协供水服务性能指标系统中,与漏损和未计费水量相关的指标包括 无效供水率、系统漏损率、表观漏损率、真实漏损率、供水设施漏水指数、未计 费用水率和未计费用水成本比等。 以国内某中型城市在2005年的供水情况为例,说明国际水协供水平衡模型 和供水服务性能指标在漏损分析中的应用。该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 温为16.8℃;供水系统服务人口26万;本地取水量为12.3万m 量(原水)7.0万m/d;向外地出售处理水量2.8万m/d;2005年售水量数据包 括居民生活用水963万m,工业用水2418万m,公共服务用水626万m 3 /d,外地引水 3 3 3 3 3 ;供水 干管(街道下的市政管道)长度为600km,进户管(从市政管道接户头到用户水 表)长度为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