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小学研学旅行基地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王金庄梯田, 作为太行梯田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联合国世界粮食
计划署誉为“中国的第二万里长城”, 2014 年被评为“中国重要农
业文化遗产”,现正积极申报“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北方旱
作梯田的典型代表,是以王全有为代表的王金庄人民敢于 战天斗地、
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的典型代表 。其极为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
有待大力开发。基于县教体局“大语文”教育战略中综合实践活动的
开展要求和“研学旅行”设想的稳步推进,结合县“三五”教育实践
活动精神以及“王全有精神”的学习弘扬和传承,特对“旱作梯田文
化”在校园中的学习与推广做进一步地深入探讨。希望通过研究,使
参观梯田的孩子更加热爱家乡, 热爱生活, 使区域内和区域外的小学
生能更好地享用大自然馈赠的资源, 能够在梯田文化的参与中认识美,
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并在活动中培养坚强,勇敢,坚持的美好
品格,能感悟劳动改变自然,劳动创造生活的哲理。
..二、【目的意义】
参观涉县最美村落王金庄,近距离接触“中国最美梯田” ,学习
劳模精神。穿过石头世界,和时间对话,感受前人和天斗,和地斗,
在石头缝中生存的不屈精神, 体会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跨
过“石板街”,感受前人高超的建筑工艺。在石屋,石磨、石槽、石
路、石凳怀抱中,一起品味“石头世界”中古老传统的民居气息和太
行山石头民居所蕴含的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 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语文,
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增强“大语文”观念。
三、【研学内容】
1、提前了解中国旱作梯田的相关资料、 景区概况, 穿县境而过,
山清水秀,沟深路险,地无三尺平,三里不同天,是这里的自然写照。
靠天吃饭的涉县人民,有着山一样的性格,他们与穷山恶水作斗争,
谱写了一代又一代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地处大山深处的王金庄就是
涉县人民战天斗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典型代表。
王金庄梯田总长度为4860多公里,几乎和中国万里长城一样长,
堪称第二个万里长城, 是中国农业的旱作农耕梯田的代表, 是中国重
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中唯一的旱作梯田系统。
王金庄梯田始建于元代, 持续建设延续至上世纪七十年代, 总面
积21 万亩。很多人都看过元阳梯田,那是一种南方女子袅娜身姿的
曲线柔美,也有人看过龙胜梯田,小家碧玉般的温柔,感觉着那种偎
依的温馨。而很多人不知道,世间还有一种梯田,是用一种愚公移山
精神完成的奇迹,这就是涉县王金庄的“石头梯田” 。涉县王金庄梯
..田不张扬,却让你震撼。这里的每一个山谷,每个山岭,从山脚到山
顶都已经被梯田化。 当你看到这梯田化的山岭, 你就会感受到你脚下
采着的是农民的艰辛, 你会感到那梯田就像五线谱, 辛劳耕作的农民
就是大地的钢琴大师, 你会感觉到大地之歌在你身边流淌, 那流淌的
韵律中饱含浓烈的催人奋进的汗水味。 伫立任何一座山头, 望着满眼
的梯田,你会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欢歌。置身梯田你不
会有人在荒野的感觉, 而是感觉被浓浓的乡土气息包围。 在梯田的田
间地头,会看到一些石头小屋,这叫雨棚子,是村民上山耕作、放羊
时避雨、吃饭休息的地方。 梯田石堰有的高达两三米,有的也可能就
那么一块石头,有的层层叠叠,有的形影孤单,但每道石堰都砌得非
常精致,你的感动不光在工程的浩大,而在于工程的精细,梯田里的
土是他们肩挑驴驮,从石缝里讨来的,这是子孙工程呀!
根据王金庄一街建于元代的大石碾推断, 至少宋朝就有人在此居
?T贾猎?(1275 年) 王金由古邑北关迁来,并携陈、岳两
姓一块儿掘荒于此。 王金庄梯田也是从这时开始修建的, 只是由于当
时人口少,进展缓慢,未成规模。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梯田修建速
度也在不断加快。尤其到清代的康熙、 乾隆年间,因较长时间无战乱,
人民生活相对安定, 人口增长也较快, 村民一门心思地用在修田造地
上,以扩展繁衍生息之基。 建于这一时期的梯田占现存梯田的三分之
一。
1952 年至 1975 年是兴修梯田成绩最为卓著的时期,王金庄人民
在全国劳动模范王全有带领下, 开始系统性地改造旧梯田新建新梯田,
..为了扩大耕地面积积, 全村组织起了 120 人的治山专业队, 以愚公移
山般的精神,先治山后修滩,共整修土地 500 余亩,成为“农业学大
寨”的一个典型。
同时,修建小型水库及一系列水利配套工程, 如盘山渠道、塘坝、
水窖、水井。并且边修梯田边栽树,在山顶上种植了 22 万株油松侧
柏,在梯田石堰的边沿上种了 30 万株花椒树。这些举措很好地改变
了王金庄生态环境状况,使昔日穷山沟变成了凤凰巢。
王金庄的梯田, 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命根子, 历代人们极重视
修建,直到如今才成了目前的规模。 上个世纪在申请“3737”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