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四川省图书馆各专业方案设计说明
总平面及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1 计划任务书;
1.2 红线图;
1.3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1.4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7)
1.5 方案征集文件中的相关要求;
1.6《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四川省图书馆美术馆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有 关问题的函》(川发改社会函(2008)325号)
1.7《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关于省图书馆新馆选址的函》(成国土资函(2008)62号)
1.8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关于省图书馆新馆规划要求的回复》(成规函(2008)53号)
1.9《关于四川省图书馆人民西路侧新建项目地块有关控制意见的函》(成地铁地块(2008)41号)
1.10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1.11 成都市建筑工程规划测绘成果报告书
1.12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510105200810059号)
1.13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地字地510105200820089号)
1.14 四川省图书馆(08—0139)使用控规图
1.15 建筑项目用地界址测绘平面图
1.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
1.17《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
1.18 可作为设计依据的国家相关建筑规范及文件。
二、项目概况:
省图书馆新馆的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总用地面积约为11263.29㎡,总建筑面积约为50000平方米,拟容纳藏书700万至1000万册,设阅览座席2500座,电子阅览座席300座。
该项目将发展成为在馆舍、设备、队伍、管理、服务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国内一流公共图书馆。
三、总平面设计与建筑布局:
基地东西向长,南北向短,东西长约140米,南北宽约为50米三到80米不等,基地地势平整。受限于巨大的建筑容量,建筑以完整的几何体量满铺于建筑用地上,南侧长向主立面与人民西路平行。
项目的主要人行入口设置于建筑西南角,底层主入口位于南侧靠西,餐厅,货流,办公人员等辅助入口位于东侧及北侧靠东。车行流线与地下车库入口设置于建筑北侧区域,车行道路与东城根街和西华门街相接,建筑四周可形成消防环道。建筑室外地面能提供30辆地面停车位。
四、设计构思
对于人类,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未曾改变。
对于城市,作为城市“记忆”的载体,图书馆是城市的建筑。
对于成都,图书馆也是市民生活的组成。因为在此,我们将与书相遇,被书包围,并享受阅读的休闲。
城市的建筑
特定的城市环境需要特定的建筑个性
1) 城市核心区
基地位于成都市天府广场西北向,与天府广场咫尺之遥,处于城市核心区.
2) 城市节点 建筑位于人民西路与东城根街交界,占据了重要的城市干道街角.
3) 周边建筑
建筑东侧紧临待建四川美术馆新馆及博物馆新馆,政府办公楼,科技馆等大型公共建筑。
作为从人民西路从西进入城市核心区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个性的建筑
建筑通过与城市呼应,显示其个性
1) 最大容积
根据日照限制及场地限定因素的综合分析,巨大的建筑容量在此条件下并不允许过多的变化,于是充分利用基地所给予的最大容积,建筑满铺于整个用地之上,以最大化呈现建筑效果。
建筑以完整的体量西临东城根街,即南北走向的城市干道:主要长向界面与东西走向的人民西路相平行。
2) “书写”建筑
我们以 “书”字为原型,通过“写”的操作,将建筑打开,对完整的体量进行削切,主要沿街立面上形成基座,悬浮的水平体量和通透的连接体。
建筑基座层的宽敞阶梯形成了建筑主入口。
通透的连接体引入更多的阳光,隔绝噪音的同时并不隔绝视线,把阅读的气息直接与城市并置,创造一种特殊的界面,界面的一侧是城市的繁华,另一侧是阅读的闲静。
3) 个性表皮
根据功能的需求,于建筑体量外表植入功能化的表皮,在解决通风采光等问题的同时呈现出图书馆特有的儒雅气息。
实用的建筑
作为文化载体,图书馆功能性强,应高效实用.
公共功能的底层设置
学术报告厅,各类型教室,读者自修室,餐厅等用房均置于建筑底层基座内,与路面有直接的联系,便于管理及对外服务的同时,减少对阅览空间的干扰,并在图书馆闭馆时能独立运营。
功能体块的明确分割
基座之上,从西往东,建筑功能体块被分割为三部份,分别为阅览,服务辅助与书库。
阅览分区的竖向布置
从基座西侧的大阶梯进入建筑,便可到达建筑入口大厅,与此紧密连接的是阅览区。
根据对安静度要求的不同,将阅览空间分为较静区,静区,特静区,并竖向布置.与其相对应为一般阅读区,普通阅读区和研究型阅读区。.
服务辅助的集中设置
服务辅助功能用房置于建筑中部,包含出纳服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