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营销 > 市场开发 > 市场调查 > 底泥脱水技术调研报告DOC

底泥脱水技术调研报告DOC

闪闪红星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5656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40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1/6(发布于北京)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底泥脱水技术调研报告DOC”第1页图片 “底泥脱水技术调研报告DOC”第2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 以下为纯文本简介,不带文件格式;详细内容请下载文档查看;
底泥脱水技术调研报告
1.调研背景
本课题旨在研究一种经济、高效的疏浚底泥减量化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3~6个月),降低底泥含水率,减少疏浚泥浆占用底泥堆场的时间,提高土地利用率,以便于环保疏浚工程顺利地展开,也为后续的疏浚底泥资源化利用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探索出一条经济、合理的处理处置环保疏浚底泥余水的方法,为环保疏浚工程大规模应用提供基础。
2.环保疏浚概述
2.1环保疏浚的意义
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雨水冲刷沿岸、大气沉降等自然现象,形成了底部沉积物。沉积物分为有机颗粒与无机颗粒,由于沉淀、吸附、累积的富集效应,水体中沉积物的污染物浓度往往高于其上覆水体。底泥与上覆水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吸收与释放的动态平衡,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浓度增大时,底泥对污染物的吸收量就变大;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浓度减小时,底泥会向水体中释放污染物,以维持动态平衡。另外,若底泥上覆水体的流速、温度、pH值等条件发生变化,底泥中的污染物质极易重新释放进入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底泥是水体中不可忽略的内源污染。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大批新建的城市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污水直排水体的现象得到了初步遏制,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得到有效控制。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负荷降低时,内污染源成为水质改善的制约因素。因此,针对控制内源污染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控制内源污染的方法,一般采取原位处理与异位处理。原位处理技术是指将受污染底泥留在水体中,切断其与上覆水体的污染物质交换,如原位覆盖技术,将受污染的底泥表面覆盖一层或多层清洁的覆盖物,隔绝底泥与上覆水体的污染物质交换,阻止底泥中的污染物质向水体释放。异位处理是将受污染的底泥通过机械的方法,将其从水体中取出后再加以处理,如环保疏浚。底泥环保疏浚是迄今为止最彻底的去除湖库内源污染的方式。环保疏浚旨在去除湖库水体中的污染底泥,降低污染负荷,并为河流、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
2.2环保疏浚所面临的问题
以太湖为例,底泥总蓄积量为19.15亿m3,全湖平均底泥厚度为0.82m,参照国内外已实施清淤工程的疏浚深度,平均深度以40~50cm为宜,则需要疏浚的原状底泥量超过10亿m3。若采用目前常用的绞吸疏浚方式,则会产生数十亿m3泥浆之巨。从2002年开始的针对太湖湖湾五里湖的疏浚工程,仅一期清淤工程就产生370×104m3泥浆。环保疏浚泥浆数量巨大,含水率高,含有大量重金属、氮、磷、有机物、病毒等各种污染物质。疏浚泥浆的土质成分一般以细颗粒粉质粘土居多,在自然条件下不易脱水干化,如遇降水较多的气候,则5-10年后疏浚土都无法达到承载力要求,疏浚堆场无法重复利用,堆场土地被长期占用,导致疏浚工程占地压力较大,严重影响大规模疏浚工程的开展。如何将环保疏浚底泥减量化,即进行快速脱水干化,已成为制。。。以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