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常用范文 > 报告讲座 > 白银市政府工作报告(doc 30).rar

白银市政府工作报告(doc 30).rar

资料大小:75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5/12/14(发布于北京)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7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白银市政府工作报告(doc 30).rar”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白银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六年工作回顾 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突出发展第一要务,锐意改革,抢抓机遇,积极推进城市经济转型,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圆满完成“十五”计划各项目标任务,取得“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68亿元,年均增长11.58%,人均生产总值9600元。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6%,粮食产量连续六年保持在50万吨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7%,工业经济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0.6%,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3个百分点。六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1亿元,年均增长26.1%,非国有投资比重从“九五”末的19.5%上升到2006年的60.72%,市及市以下投资比重从42.19%上升到56.92%。大口径财政收入20.28亿元,年均增长14.62%,一般预算收入5.59亿元,年均增长15.06%,一般预算支出22.73亿元,年均增长21.22%。对外贸易总额2亿美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8.23亿元,年均增长15.9%。 城市经济转型迈出较大步伐。立足比较优势,选择确定了重点培育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结合编制“十一五”规划,筛选了十大投资过十亿元工程。以国有大中型企业重组改造为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累计投入50多亿元,实施了一批重大技改项目,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电厂装机容量达到250万千瓦,TDI生产能力扩大到5万吨。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六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46个,其中,建成项目345个,投资比重从2000年的10%提高到24%以上,引进了西藏矿业、一汽解放、中集华骏、浙江卡森、南京雨润、北方三泰、蒙牛乳业等知名企业。招商引资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亿元,上缴税收5700万元,年均增长90%以上。创建了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白银西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平川中区开发迈出较大步伐,接续产业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35公里,新增等级公路249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100公里。城乡电网改造基本完成,电网等级不断提升。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9万亩,新修改造梯田37.59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7万亩,解决了44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造林191万亩,退耕还林和城市大环境绿化成效显著。新修改造城区道路107公里,建设了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垃圾处理和市人民广场等城市公用设施。旧城改造步伐加快,以“拆小房、建绿地”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城市建成区面积由38平方公里扩展到52平方公里,县城建设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建制镇发展到18个,城市化率由“九五”末的26.33%提高到33.6%。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连续三年获全省第一。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中小企业改制基本完成。投融资、财税、机构、行政审批和农村综合配套等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九五”末的26%上升到2006年的38.5%。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与189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项目达218项。六年投入科技资金1.78亿元,取得科技成果193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25项。“数字白银”建设工程全面启动。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贫困面由12.39%下降到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45元,年均增长5.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43元,年均增长10.99%。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5700元,年均增长12.8%。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从10.2平方米增加到20.3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从15.9平方米增加到21.2平方米。电脑、汽车等消费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连续两年提高城镇低保标准,城乡困难群众救助体系初步形成。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实现了“两个确保”,劳动保障工作连续三年获全省第一。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完成教育投入6.2亿元,实施了一批教育基础建设项目,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市实现了“两基”达标,高考升学率名列全省前列。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实现了通电乡和行政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市县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救治体系初步建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稳步推进。成功举办了首届体育运动会。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5.62‰。我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和省级文明城市称号,三次蝉联省级卫生城市。 对外影响和知名度逐步扩大。黄河石林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会宁会师旧址被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中国20个红色旅游城市”之列,寿鹿山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正式确定,永泰城址和牛门洞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市被纳入“兰白金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成功承办了第七届全国矿业城市发展论坛、第五届全国乡镇企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暨长征胜利70周年等重大活动。举办了白银厂外围找矿院士论坛、经济转型产学研项目北京对接研讨会。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四个结合”、“六个转变”,被专家学者和媒体誉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白银模式”。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强化基础、培育产业、加快改革、提速发展”为主题,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克服生产要素紧缺和严重旱灾等困难,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预计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2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1%,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5.94%,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06%,市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一)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加快城市经济转型。全方位开展工作,努力争取国家支持。白银市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经济转型问题,被全国